-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周时期正坐起源及仪规
商周时期正坐起源及仪规
摘要:商周时期的正坐姿势,实源于三代祖先祭祀仪式中的“尸祭”。尸祭之坐法称为“尸坐”,由尸坐演化而为“坐如尸”,显示出受祭之尸坐到“君子”之坐的空间变化,意为君子之坐应当效仿“尸坐”严肃、安定之姿势。在考古实物中,那些躬身扶膝的坐式人像可能都是坐而受祭的祖先神灵象征,而非大而化之的巫师像。到周代时,神灵受祭之正坐逐渐从神坛走下来,延伸而为贵族的生活仪式。正坐遂成为贵族社会圈子内的体面性正式坐姿,用于会客、宴饮仪式当中。“正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礼仪姿势,在虚坐、食坐、坐向、坐席、几杖之设等诸多方面都有极为严格的约束。
关键词:商周时期;正坐;尸祭;神灵受祭
中图分类号:K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6?0224?06
一、尸祭:正坐之源
正坐①,其基本姿势为双膝着地,臀部坐于脚后跟,是一种相对安逸的坐法。正坐作为日常生活领域的坐姿实源于祭祀仪式中的尸祭②。尸祭是三代时就有的一种祭祀祖先的仪式。那么什么是“尸”呢?《礼记?郊特牲》:“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高诱认为尸为“祭神之 主”[1](卷十六,179)。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尸字曰:“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陈之,而祭者因主之。”[2](八篇上尸部,399)可见,尸是用活着的人扮作祖先神主而接受祭祀,尸祭即设尸祭祀,《礼记?曾子问》:“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而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3](卷十九,542)尸祭是一种用子孙(一般情况下用孙)象征祖先神灵,以便使祭祀者心有所系,来祭祀、怀念祖先神灵的模拟性献祭仪式。被选作祖先神灵象征(尸)的人则一定要呈现出安祥而又庄严神圣的坐姿来,不能够随意为之。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最能体现神灵之安祥肃穆的坐姿便是“正坐”无疑。
《礼记?礼器》中记述了三代尸祭之源起与变化:
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郑氏曰:夏礼,尸有事乃坐,殷尸无事犹坐。孔氏曰:夏礼质,以尸是人,不可久坐神坐,故惟饮食暂坐,不饮食则立也。殷礼转文,言尸本象神,神宜安坐??不辨有事无事,皆坐也。[3](卷二十四,653)
可见,商代的尸祭源于夏,但认为“尸本象神”,所以应当在整个祭祀过程中都要“安坐”如神。商代祭祀仪式中的尸坐之法本为安坐之源,这种姿势成为设尸祭祀之外的场合坐之标准,即孔颖达所谓:“言人虽不为尸,所在坐处,必当如尸之坐。”[3](卷一,5)大概是因为祭祀时只有那个象征祖先的“尸”是一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保持着严肃的神态,所以成为“跪坐”所效仿的最高标准。由此来看,“正坐”最初是用于祭祀祖先神灵中的尸坐受祭,直到商代时“正坐”尚未成为日常性的坐姿。
到周代时,上层贵族的日常生活礼仪中已经较为普遍地使用“正坐”③,其基本姿势当源于商代“尸祭”中的尸坐法。由“尸坐”到“坐如尸”,显示出受祭之尸坐到“人”之坐的空间变化。曾子曰:“若夫坐如尸,立如齐。”[4](卷四,86)对于“坐如尸”的说法,历代学者注家虽各言不同,但总体上认为是一种严肃、正直的坐法。如郑玄注:“坐如尸,视貌正。”孔颖达疏:“尸居神位,坐必矜庄。”吴氏澄曰:“祭之日,为尸者有坐而无立,故坐以尸为法”。而对于“立如齐”,郑玄注:“立如齐,磬且听也。齐谓祭祀时。”孔颖达疏:“人之立时虽不齐,亦当如祭前之齐,磬折屈身。”吴氏澄则言:“祭之日,……祭者有立而无坐,故立以齐为法。”孙希旦则进一步认为:“尸
之坐,齐之立,因事而致其敬者也。君子之坐立常如此,则整齐、严肃而惰慢、邪僻之气无自而入 矣。”[3](卷一,5)所以,人“坐如尸”是由尸坐法发展而来,是将祭祀时象征神灵姿势的尸坐法延伸到了日常礼仪生活当中,主要取尸坐整齐、严肃之义,这是正坐姿势的核心内涵。
二、出土文物的正坐受祭图像
如上所述,正坐与祭祀仪式尸坐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进一步认为考古发现的双手抚膝正坐式人像大都为受祭神灵坐像。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像有十余件,除了两件蹲坐形侧身玉人像、一件阴阳合体人与三件人头(面)(均可供插嵌用,可能用于祭祀神灵象征)之外,其余均为正坐、手扶膝、上身微躬,类似于文献中的尸坐法。此外还有两件正坐石人像。我们举一件雕有升龙与降龙的玉坐人像(图1(a))、左侧配有卷云式宽柄器的玉人(图1(b))以及石人像(图1(c))进行说明。这件身上雕有升龙与降龙纹饰的正坐玉人像,曾有学者认为其身上所穿为早期“龙袍”[5],他应当是王者兼大巫师的形象。身上雕有升龙与降龙纹,可能是其作为通达天神的协助动物纹饰,当然也是现实王权的象征。其两腿之间有较大圆孔,可插嵌,很有可能是被供奉的商朝祖先神灵。
另外一件就是底部有“妇好”铭文的、左侧配有宽柄器的玉人④。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