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中药不良反应因素及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发中药不良反应因素及对策

引发中药不良反应因素及对策   摘要 本文对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四点对策。旨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中药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因素;对策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政策扶持和媒体的有效宣传,中医药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比较安全,没什么毒副作用,有病可以治病,没病可以防病养生。其实“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1],这就是真是写照。众所周知,中药的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其毒性表现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或几个已知成分含量来判断。一味中药其实就是一个复方,其功能与主治也是多方面的。中药治病,往往只利用其诸多功能与主治中的一种或一小部分,其他未被利用的部分就属于“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于人体就很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为此,本文就目前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对策等浅述如下。   1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   1.1中药自身因素   中药品种复杂,种类繁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中药滥用混用而中毒[2]。有些中药本身含有毒性成分,比如马钱子、生川乌等含有毒性成分马钱子碱、乌头碱等,使用不当则会引起中毒。还有一些药性峻猛中药,如麝香走窜之力较强,水蛭破血,逐瘀,通经,生大黄泻下力强。除此之外还有含刺激性成分的中药,如半夏、虎掌南星、东北天南星、禹白附等。这些中药一旦使用不当,则引起不良反应。   1.2人为因素   1.2.1辩证不准、药证不符   临床因辩证有误,寒热错投,攻补倒置,导致ADR的案件时有发生[3]。在治病过程中,要将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归纳综合,辨清疾病的“证”和“症”,搞清病因和病机,然后确定治疗原则,选方用药。只有辩证准确,才有确切疗效,副反应才最小。如果辩证不准,不但影响疗效,而且会产生很多与治疗无关的副反应。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如用黄连、黄芩、黄柏和大黄组成的复方来治疗实热型细菌感染,符合“热者寒之”这一治疗原则。但同??细菌感染,若为虚寒证,还用此方治疗,不仅效果不佳,还会出现中毒症状。   1.2.2用药剂量过大及用药时间过长   人参是一味大补元气的中药,若用量过大也会引发鼻出血、头晕(血压升高)、胸闷、气喘、失眠甚至神经错乱等中枢系统异常兴奋等不良反应。肉桂过量会发生血尿[3]。中医治疗注重辩证论治、中病即止,用药时间过长往往会造成药证不符和伤胃气的情况发生,而引发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膏方、补药会出现但若长期连续服用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头痛、眩晕、失眠、心烦意乱、心律不齐、血压升高、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朱砂、雄黄长期使用可损害肝肾功能[3],长期服用雷公藤制剂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会导致成瘾性。   1.2.3配伍不合理   中药讲究“十八反”、“十九畏”,配伍得当,可使其相互协调、增强疗效、降低毒性。配伍不当,轻则会影响疗效,重则会产生不良反应。如黎芦与人参同时使用,黎芦的毒性就会超过它本身毒性的好几倍,极易引起中毒。随着近代中西药联用现象愈发普遍,应当注意中西药不合理配伍,如含钙较高的石膏、牡蛎、珍珠等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苷类合用[4];清开灵注射液与丁胺卡那霉素及维生素B6配伍产生沉淀,用后局部组织发炎引起过敏,严重者对心、肝、肾造成损害[5];丹参及其制剂与维生素C类合用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二者的作用减退或消失[1]。   1.2.4煎服方法不当   煎煮容器选择不当会影响中药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如用铁锅煎药,会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起反应,产生沉淀而引发不良反应;应先煎的中药不先煎也会引发不良反应,如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都应该先煎,如不先煎、或煎煮时间短,其所含的毒性成分乌头碱就转化不成毒性很小且起主要药理作用的苯甲酰乌头胺,乌头碱会引发 心悸、胸闷、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辛热、大寒的药物服用温度上应有讲究,前者宜冷服,后者宜热服。否则都会引发不良反应   都会引发不良反应。   1.2.5炮制不到位   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是中药炮制的两大作用,巴豆制霜、豆腐煮藤黄、复制法制半夏等都是去毒;麸炒苍术、蜜制麻黄等都是缓和药性。特别是一些药性峻烈的有毒中药,须经炮制以缓和药性,炮制不当则易引起不良反应。   1.2.6制剂不稳定   目前中药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原因是中药成分复杂,制备工艺不稳定。每一味中药都是一个复方,更何况中药复方制剂?有效部位或有效单体不明确,鞣质、络合物、热原、植物蛋白等大分子成分去除不彻底,或受光照、温度的影响不稳定,都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如某些中药注射液不是同一批号的外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