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东汉译经中带有儒家色彩词语
浅议东汉译经中带有儒家色彩词语
摘 要:本文以东汉时期汉译佛经为基础,分析其中借用的一些儒家词语,分析这些词语被赋予的新佛义与原义的差异,窥探佛经翻译初期儒家与佛教的关系。
关键词:东汉佛经;借用;儒家词语
在佛经翻译中,译师们有些翻译采用了音译,但更多的是采用意译。正如粱晓虹指出:“完全靠创造新词来对译佛家的新概念,是不可能的。译经大师们译经时,总是尽可能地利用汉语原有的词语,于是,大批的汉语词不同程度地被蒙上一层宗教色彩。这样一些词,我们把它看作是‘旧瓶装新酒’而创造的佛家语。”①加之东汉译经者大都为非汉籍僧人,不懂汉文,缺乏翻译的经验和没有可借鉴的文献,只好借用一些中土原有的词来表新概念。
自汉代以来,儒家文化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儒学的广泛性为译师们选择儒家词语来“灌注”佛教意义提供了基础。本文以东汉译经②为语料,考察译经中与“仁、礼、智、信、孝”等儒家观念的相关的四组词语。
一、与“仁”相关的词语
[仁][仁者][仁爱][仁义]
“仁”是中土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儒家极为推崇,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论语》中“仁”字出现了百次以上。而在佛经(指东汉佛经,下同)中“仁”“仁者”则指对佛、罗汉的尊称。如:“佛言:‘善哉善哉,如仁之所说,无愿不可议,不可知,不可思想,不可住……’”(《文殊师利文菩?署》,14/438③)“阿难答言:‘仁者须菩提,我已上向视,上皆是虚空。’”(《阿?佛国经》,11/760)
“仁爱”“仁义”原义指宽仁慈爱、正义。在佛经中,二者是修行方法,以此来得道成佛。如:“吾以大慈,仁爱一切;迦叶体性,亦慈如此。”(《中本起经》,4/196)“人行仁义,现世称传,后得生天,劝善代喜,福??身。”(《中本起经》,4/162)
这些词在佛经中的意义与中土原义有明显差异性。如,中土的“仁者”以道德来衡量,佛经中的“仁者”以修行佛法的境界来衡量,这种翻译显得生硬,差异明显。
二、与“礼”相关的词语
[礼][礼节][礼仪][作礼]
“礼”???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作品中关于“礼”的论述众多。《汉语大辞典》“礼”条义项一为:敬神,谓事神致福。佛经中就以此“灌注”佛义,指对佛、菩萨等表达敬意的行为。如:“便婆罗门持头礼佛:已觉知,从今已后,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七处三观经》,02/878)
“礼节”“礼仪”“作礼”也见于佛经,指佛徒日常遵守的修行规范或仪式。如:“七者常行五善心,一为念施心,二为恭敬心,三为礼节心,四为下于一切心,五为制伏众态心。”(《成具光明定意经》15/457)“矜导示礼仪,如是为法王,多悯善恕正,仁爱好利人,既利以平均,是众附亲。”(《中本起经》,4/152)“若干百千爱欲诸天,作是念:‘当为十方人发意为菩?道者作礼。’”(《道行般若经》,8/467)
相对于儒家社会规范的“礼”,佛经中的“礼”是修行方法,更具阶层性,多是对尊贵者,不见佛“礼”众生或众生之间用“礼”的用例,意义更接近于敬神。
三、与“智”相关的词语
[智][慧][智慧][智者][大智]
与道家的“绝圣弃智”不同,儒家十分重视智慧的发展,“智慧”指聪明才智。佛经中“智慧”为梵语“般若”的意译。如:“生死已断,无复有结,悉坏牢狱,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为度诸天龙王。”(《阿?佛国经》,11/751)
东汉译经中还有“智者”“大智”,如“譬如有智者不舍月为星宿作礼也,高人如是,不舍菩?为罗汉作礼也。”(《遗日摩尼宝经》,12/191)“吾忍如地,必得平等正觉,当以一切大智断汝生死。”(《中本起经》,4/148)
在佛教的观念中,有大智和小智之分,认为世间的智属小智,只有参透了佛法才是大智。若佛经中的这些词以中土的“智”来理解的,是不准确的。日常我们所认为的“智”只是佛教中的“小智”而已。
四、与“孝”相关的词语
[孝][孝顺][忠孝][慈孝]
“忠孝”为儒学基本观念,“孝”对父母而言,“忠”对君臣而言。而佛经中的意义却不同与此,有小孝和大孝之分。供给父母衣食等世间之孝为小孝,如:“从后说绝:自知有布施,不欺制意自守,亦孝父母有守行,是事一切为黠者行,如是可见成就,便世间得?愿。”(《七处三观经》,2/883);孝佛、孝佛法为大孝,如:“佛语阿难:汝敬我所语敬我法……汝有孝于佛,一切恭敬于佛所,汝持是慈孝恭敬于般若波罗蜜中。”(《道行般若经》,8/477)
佛经中的“忠孝”“孝顺”“慈孝”是一种修行方法,以此得道成佛。如:“佛告瓶沙:宿福为王,今复增益,使王国界人民,忠孝富乐,无忧福护,有德吉,无不利。”(《中本起经》,4/152)“情存三尊,奉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强迫障碍的相关护理.docx VIP
-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中测绘的重难点及应对策略.pdf VIP
- 经典规范的股权代持协议.docx VIP
- 铜转炉渣湿法回钴.doc VIP
- 2025年教师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教学.pptx VIP
- ASHRAE-TC9.9-2016数据中心功率设备热管理手册及实践Data Center Power Equipment Thermal Guidelines and Best Practices.pdf
- 手术室护理查房.ppt VIP
- (统编2026新教材)三年级道法上册第4课《科技力量大》课件.pptx
- 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