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求一把伞本土气质
追求一把伞本土气质
“我们伤心得太晚了,30年前伤心还会有用,现在伤心无济于事。”
谈到杭州油纸伞的颓败,设计师张雷很平静:“我采访了很多老手工艺人,手工业受到最大冲击,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工业的发展,手工艺产品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
“从欧洲的历史来看,很多手工艺产品都变成了奢侈品,比如Fendi这个品牌最早是做马具的,那时候因为马是交通工具,所以马具是必需品。在马车被汽车取代后,他们改做皮鞋、皮包的时尚皮具,它有一个明显的转型过程。但中国的手工艺没有转型的过程,在被工业化生产取代后,进入了迅速消亡的阶段。像杭州油纸伞再去想怎么转型,其实已经晚了几十年,它已经没有手工艺人、手工作坊这样的产业基础。”
油纸伞之乡余杭(现杭州市余杭区)曾经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2004年张雷大学毕业半年后,在余杭成立了“品物流形”工作室——“品物流形”的名字出自《易经》:“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一句,描述了开天辟地时万物初生的场景。2009年,张雷带着中国工业设计出路的疑惑来到意大利米兰,攻读DOMUS设计学院的硕士。在米兰,张雷结识了德国设计师Christoph John以及塞尔维亚的女设计师Jovana Bogdanovic,三人从米兰来到杭州,组成了品物流形的核心团队。
2010年,张雷和他的团队没有立刻大施拳脚,而是花了半年的时间,走访了余杭村落,专注于考察研究余杭纸伞的制作。在一直致力于保护纸伞手艺的刘有泉老人的老屋里,张雷团队三人同4名老纸伞手艺人共同研究起纸伞的改良。
张雷认为传统的纸伞最大的问题就是设计的语言问题。“现在如果一个女孩子打着油纸伞出现在北京大街上,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她在拍艺术照,另一种是这人有点毛病。传统的纸伞太过古典的设计语言决定当代人没法把它当成一把伞,只能当成摆设放在家里装饰。我觉得其他缺陷都可以解决,比如重量、坚固等,但是设计语言你只能把它改掉。”
“在油纸伞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是不丰富的,每天做的事情非常简单,时间过得很慢,所以日用品的装饰性特别强,但是现代人的生活非常复杂,他们要求的产品的设计感要简单简约,不希望太多复杂的东西。”所以张雷他们首先去掉了油纸伞的装饰,尽量在设计上做减法,并使其标准化。第二步在制作材料上采取了现代材料,比如环保的PVC塑料。
四位老手工艺人为纸伞的改良提供了很多想法和帮助。为伞骨穿线,张雷说他要做一下午,而78岁的孙水根师傅只要10分钟就可以完成。孙师傅是余杭临平人,只会说临平方言。他曾一声不吭地用PVC塑料进行制作尝试,也曾用土办法(天然的胶水)为伞骨增加了弧度。
在多人的共同努力下,设计作品“盈”诞生了。这把新纸伞简洁大方,没有任何的装饰,同时保留了传统纸伞的结构之美,提供了一种在未来可以被现代化量产的可能。
2011年4月,在名为“余杭纸伞的未来”的设计展中,展厅中醒目的新纸伞“盈”的旁边,还有数个和它气韵一致的其他设计作品,比如灯具、收纳用品、椅子等。这些设计作品同样是张雷团队的劳动成果。传统纸伞1根毛竹、5根棉线、18片宣纸、36根伞骨,背后共有70多道工序,张雷动用全部的设计团队资源(3位设计总监,8位设计师,4位老工匠师傅),研究纸伞背后的手艺可能衍生的当代设计。站在“余杭纸伞的未来”的展厅里,似乎纸伞并未消失,而是以纷繁且简约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随后两三年,品物流形的3位设计总监又共走访了十多个余杭村落,继续考察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制作,进行设计上的思索和尝试。
2012年,品物流形策展的“来自余杭From Yuhang”亮相米兰设计周,品物流形携手另外几个本土设计品牌,展出了围绕竹、清水丝绵、陶瓷和纸(以及他们背后的传统工艺)设计的作品。2013年,品物流形策展“融Handmade In Hangzhou”,张雷在内的13名设计师利用120天时间,考察15个村落,根据竹这个特殊材料的不同形态、不同的传统工艺(竹片、竹皮、竹篾、竹纤维、竹纸浆、竹纸),设计出18件作品参展。展览的主题“融”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意为“上升的炊气”,今意“融化与融合”。
“竹”这个传统意味明显的材料经过针对性地解构和再设计,如同纸伞变为灯具、座椅,虽然可能很难从作品中判断出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的源头,“但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到一种明显的中国气质。”
这就像在距离余杭繁华地段只有半小时车程的山里,依旧有人以竹子为生。
Q =《旅伴》
A = 张雷
Q:如今和品物流形抱有相同理念的中国设计师多吗?
A:很多,但中国设计的大环境还是以山寨为主流,这很正常,因为历史正发展到这个阶段。今年“融”这个展览的意义并不是品物流形和其他设计师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做的事情影响了很多设计师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