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波德莱尔美学体系与转折时期法国艺术
波德莱尔美学体系与转折时期法国艺术
【摘要】 查尔斯·波德莱尔作为欧洲19世纪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庞大复杂的美学理论对欧洲的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波德莱尔美学理论的研究,来剖析其美学观念与处于转折时期的法国艺术之间的联系,同时来展现19世纪中后期法国艺术在美学维度的转变。
【关键词】 波德莱尔;美学;转折期法国艺术;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从19世纪开始,法国绘画从大卫到库尔贝,从传统学院派到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通过密集的变革跨出了迈向现代艺术的步伐。而从传统到现代的这个过程所覆盖的时间段,就是法国绘画的转折时期,模模糊糊地包含了整个19世纪。而在这个时间段中,对法国绘画影响最为深远的名字之一便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波德莱尔。
查尔斯·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是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象征派主义的理论先驱。同时,他也是法国最伟大的文艺评论家之一,素有19世纪“第一美学家”之称。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散布于大量画评、诗歌、函札中,虽然杂陈繁多,却在发表于1863年的《现代生活的画家》中对其主要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做过一个相对系统的总结。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一文中,波德莱尔提出艺术的“现代性”概念,要求注重现实生活的美及从丑恶的现实中发现美,同时对于想象力等论点也一再重申,而这些观点都与转折时期的法国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波德莱尔的主要美学思想
波德莱尔的美学体系涵盖广泛、庞大复杂,并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然可大致归纳为三个部分:应和论,想象论,以及美的现代性。
应和论取自于波德莱尔著名的十四行诗《应和》,这一美学理论也可称为“通感”论,是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础。波德莱尔的应和论是在18世纪瑞典哲学家斯威登堡的神秘主义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相似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这一美学理论中,波德莱尔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而不可分割的整体,物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各种感官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有某种内在的互相应和的关系。进而他指出,在我们生活的表象世界的背后,存在着另一个更为深邃奥妙的世界,那是比我们的现实生活更为真实、更为重要的东西,形式、运动、颜色、芳香,在精神上如同在自然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可以交流的和相互应和的,整个宇宙是一座“象征的森林”,而艺术家的职责就是运用恰当的形式发掘并表现出这一隐秘的世界。
浪漫派一贯重视灵感和想象力,人们普遍推崇灵感与天才,但在波德莱尔这里却是重“想象力”轻“灵感”,并一再强调精神劳动的重要性。在想象论这个美学理论中,他把想象力奉为艺术创作最珍贵的禀赋、最重要的能力,是美的“各种能力的王后”,他认为是想象力创造了美的世界,并借此提出了“画他之所梦”的绘画理想。在波德莱尔看来,没有想象力就没有美,因为想象力是艺术的美德,想象力是应和现象的引路人和催化剂,是深藏在人的灵魂中的一种“神秘”的能力,它的关键作用在于创造出表象生活后隐藏的另一个世界,是艺术家完成自身天职的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而要想发挥想象力,获得灵感,就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精神劳动,并昼夜不歇地锤炼我们的意志。
对于波德莱尔美学体系中最后一个美学理论,它主要包括善美分离、从丑恶中发现美及注重美的现时性的“现代性”理论。这个理论使他成为“第一个使现代性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概念的人”[1]41,使美学现代性开始出现明显分野的一根标杆。许多现代艺术从波德莱尔处吸取营养而逐渐长大,在那些颓废的、忧郁的、叛逆的艺术理想中寻求灵感,并把这种忧虑、怀疑和向往传给了后世之人。
波德莱尔认为美的构成是多样化的,在他看来美永远是且必然是一种双重构成,所以“美”与“善”不能等同。他的这个观点冲破了传统基督教的“真、善、美”相统一的观念,为从“恶”中发掘出美提供了可能。波德莱尔的美是通过描写现实生活中放纵、堕落等丑恶的形象,再经过艺术的表现才化为美的,他一贯认为丑恶现象本身并不是美的,就像丑恶的自然也不是美的一样。波德莱尔的美并不是以丑为美,忧郁、悔恨、反抗和无奈等情感触动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心灵产生悲哀、绝望的悸动和颤抖,才是波德莱尔在丑恶中找到的表现我们这个堕落世界的艺术美。波德莱尔还把美分为绝对美和特殊美,绝对美是永恒的、不变的,而特殊美则是现时的、相对的。他认为没有特殊美,绝对美就不能为人所接受。特殊美讲究现时性,波德莱尔从而提出了美的“现代性”概念即“现代性就是过度、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2]440。他还强调,如果忽视了美的现代性,就会跌进美的虚无中。
二、 应和论、想象论与法国象征主义绘画的问题
在魏尔伦、马拉美、兰波开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