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汉字所造就的独特的文化现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汉字所造就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汉字从远古不间断地发展到今天,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我们很容易通过楷书、隶书一直上溯到小篆、甲骨文了解到汉字的原始的构形及其在历史上的演变。几乎每个古代汉字都是一幅图画,向人们展现着古代文化的风貌。 1、汉字与玉石文化 (1)、治玉 “石”字的小篆和甲骨文的构形一致,都是“在厂(h?n)之下,口象形”(《说文解字·石部》),指的是山崖下的石头。“玉”本是“石之美者”(《说文·玉部》),甲骨文的字形用一根绳子穿过多块玉片来表示。 玉石 “治玉”叫“理”,“理”字“从玉,理声”(见《说文·玉部》),指的是顺着纹理把玉从中割离出来的工序。对玉的进一步深加工是“雕”和“琢”。“雕”的异性字“彫”和“琱”是专门为“雕琢”的“雕”造的本字。根据《文说·彡部》:“彫,琢文也。从彡,周声。”“彡”作为意符,有装饰,修饰的意思。“彫”字认“彡”为意符,强调雕琢后的成品具有文采。“琱”字也见于《说文》,以“玉”为意符,是为了强调雕琢的对象。“雕”和“琢”的不同在于,“雕”侧重于刻,使玉器有文采;“琢”侧重于磨,使玉器成形为器。再加工玉石的过程中,要注意去掉玉石上的污点。古人为了表示美玉上的污点专门造了3个字:“”“玼”“瑕”。“玷”指玉石上的黑点。“玼”特指玉石上的毛病。“瑕”泛指玉石上的暗斑。 玉经过雕琢变成了晶莹温润、纯洁高雅的玉器,它可以做观赏品、酒器、礼器,也可以用来做装饰品,佩戴在身上。古人以玉比德,玉温润的手感与仁相似,与贯通内外的纹理和义相似,玉清脆而悠扬的声音和智相似。 (2)、玉佩 “珮”音义来源于“佩”,泛指佩戴在身上的玉质装饰品,不同形制的玉佩各有专名。古人腰间有一组玉佩,上面横玉形状如残环,或上有折角,叫“”。“珩”释为“从玉行声,所以节行止也(《说文·玉部》)”。“珩”的下面系着3块玉,中间的叫“冲牙”,前后的叫“璜”。人一走动,“冲牙”就前后撞击“璜”,发出声音,“所以节行止”。“璜”的形制是“璧”的一半,形状与牙相似,所以中间的玉叫“冲牙”。 全家福玉佩 2、汉字与玉器文化 圆形的中间有空的玉器有“璧”“瑗”“环”3种。古人把圆形的玉器的周边的玉质部分称作“肉”,把中间的空缺部分称作“好”。据《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肉好相一谓之环。”意思是说,边大孔小,边为孔的一倍,称“璧”。孔大于边,孔是边的一倍,称“”。边和空比例是一比一,称“环”。 “璧”和“环”都被作为贵重的礼物送人。楚汉相争,刘邦赴鸿门宴时,匆忙之中不忘“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成语“结草衔环”中的“衔环”讲的就是一个赠环的故事,传说东汉人杨震的父亲九岁时曾救活了一只黄雀,在放飞黄雀的当晚有黄衣童子自称是西王母使者,向杨宝拜谢搭救之恩,并赠送白环四枚,意思是“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三公)”。(《后汉书·杨震传》唐李贤注引《续齐谐记》) 圭壁 形状如“环”,但有缺口的珮玉叫“玦”,“玦”和“缺”(器缺)、“决”(水缺)、“诀”(送别、人缺)、“阙”(门阙)同源。古人因“玦”和“决”“绝”同音,所以可以借“玦”表示决断或表示绝别。《史记》中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举所珮玉玦以示之者三”的故事,广为流传。我们只要结合古文化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在项羽招待刘邦的宴会上,范增不能以言语敦促项羽下决心,就以玦示意项羽当机立断,不留遗患。 甲骨文中已存在“礼”字,字形以两串玉放在器皿中,器皿置于“豆”字形的高脚祭器上来表示“所以敬神求福”。(《说文·玉部》)和“敬神求福”有关的还有“灵”字,“灵”字小篆以玉为意符,释为“灵巫也,以玉事神”。(《说文·玉部》) 古代人神交往用玉表示虔诚和恭敬,人与人交往用玉表示诚信和等级,它们各有专称“人执以见曰瑞,礼神曰器。”(《周礼·春官·典瑞》郑玄注)“瑞”字以玉为意符,是玉制的信物,相当于后来的印信。“瑞”是、璧、、等玉器的总称,不同的瑞玉代表着不同的权利等级。王、公、侯、伯、子、男,表示不同的爵位,他们手执不同的瑞玉表示他们具有不同的权力。 在中国古代,“玉”体现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广泛的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男孩子出生被 玉琮 称为“弄璋之喜”,是希望他以后要读书做官、佩玉。人去世的时候要在死人口中放一些饭食,希望他到阴间不至于挨饿;有条件的人家要在死人口中放玉,希望他在进入冥世以后能够得到安宁。这块含在死者口中的玉就被称作“含”,以后写作“琀”。贵族去世,不仅要口放玉琀,而且身着玉衣,还要在棺材中堆放许多玉器,希望尸身和玉一样不朽。 阅读:(图玉琮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高31.6厘米, 上宽7.8×7.8厘米, 内径5.6厘米, 下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