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与文化质量规范缺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街区保护与文化质量规范缺失

历史街区保护与文化质量规范缺失   摘 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筋络”。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原真性保护,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文化品格。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存在许多不足,对此提出制定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质量标准的观点,并将历史真实、艺术效果、科学程度作为检测保护水平高低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中外保护差异;文化质量标准   Abstract: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body i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how to do the original true prot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directly affect the cultural character of the city.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iew of quality standard of historical cultural blocks made, and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artistic effect, the degree of science as the basic content of detection protection level.   Key words: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protection;cultural quality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11-56(4)   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将“历史文化街区”认定为“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的街道并不少见,但是,在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中,让这些街区能够“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客观准确地传达历史信息。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 保护水平上的差异   “历史文化街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历史文化名城。在那里,几乎每一条街道都隐藏着传统文化的印记,成为当地历史风貌的形象体现。我国正式提出对历史性城市保护是1982年,截止2013年,我国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22座,几乎遍布所有的省市自治区,数量可观。但是,截止目前,能够以整座城市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只有两座,不足总数的2%。其中一座城市还因为过度商业化和火灾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次“关注”,面临着重新复审的危险。在历史性城市中古老的街区几乎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有的街名已经延用了上千年,有的因为发生过重要事件而名垂史册,有的因为历史名人的居住而享誉四方,有的因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备受瞩目……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历经沧桑的街区都有过大大小小的修葺或重建,但是,截至目前,除了北京的菊儿胡同改造工程获得过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以外,再没有那个历史性街区的修葺改造工程得到此类奖项。   获得国际社会的奖励或许带有某种偶然,但是,其中也多少反映出我们在历史性街区保护水平上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异。国际社会提出对历史性城市的保护比我国要早。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雅典宪章》就明确提出“在具有艺术和历史价值的纪念物的邻近地区,应杜绝设置任何形式的广告和有损景观的电杆。”六十年代的《威尼斯宪章》首次提出了“原真性”保护的概念,明确“保护与修复古迹的目的是旨在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七十年代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提出“文化遗产”的概念,对其作了“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的分类,并明确地将“历史、艺术或科学”三个方面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1]这样的思想在二战后欧洲城市恢复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二战中德国的科隆城曾遭受英军“千机大轰炸”,全城64%的街道变成了瓦砾,但是战后重建起来的科隆城仍然古色古香,标志性建筑科隆大教堂1996年还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波兰的首都华沙二战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现在老街区上的建筑全部是按照过去的样子复建的,由于严格地遵循原貌进行设计施工,1980年华沙老城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重建的东西不感兴趣,欧洲的一些老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