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广汤液经
傷寒論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1、太陽之爲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爲傷寒。
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爲傳也。
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爲不傳也。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爲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發于陽,七日愈。發于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8、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10、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欲不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幹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右五味,口父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執水執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14、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方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桂枝去芍义何居,胸前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愈。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教粥到牙 黄芩三两(味苦寒)人参三两(味甘温) 甘草三两(味甘平) 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三枚(掰,味甘温)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后加减法: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复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38、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爲逆也。
大青龍湯方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倍,此法微茫未有涯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汗后身疼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半升夏最除虚满,汗后调和法出群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一枚附子胜灵丹,甘芍平行三两看,汗后恶寒虚故也,经方秘旨孰能攒生附一枚两半姜,二甘六茯一参当,汗伤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