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混凝沉淀技术

混凝沉淀技术 在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中,有一种很重要的物化处理方法:混凝法。这种水处理方法应用广泛,各种污染指标去除率高。混凝的目的在于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混凝剂在水中通过电离和水解等化学作用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通过胶体的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电性中和、吸附架桥作用和沉析物网捕作用等与水体中的杂质和有机物胶体结合形成更大的颗粒絮体,颗粒絮体在水的紊流中彼此易碰撞吸附,形成絮凝体(亦称绒体或矾花)。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混凝沉淀技术 1 目录 2 1 混凝法· 3 1.1 混凝法的概念 3 1.2 混凝的基本原理 3 1.2.1 压缩双电层作用: 4 1.2.2 吸附-电中和作用: 6 1.2.3吸附架桥作用: 6 1.2.4 絮体的网捕作用: 7 2 几种常见的混凝剂 8 2.1聚合氯化铝(又称碱式氯化铝PAC) 8 2.2 聚合硫酸铁(PFS) 8 2.2.1聚合硫酸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9 2.2.2聚合硫酸铁使用注意事项 9 2.3 聚丙烯酰胺(PAM) 10 3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10 3.1水质的影响: 10 3.2 水体碱度的影响: 11 3.3 水体pH值的影响: 11 3.4 水温对混凝效果也有影响: 11 3.5 絮凝剂的投加量、性质和结构影响: 12 3.6 水力学条件及混凝反应的时间的影响: 12 4混凝剂的选择 13 1 混凝法1.1 混凝法的概念 物质在水中存在的形式有三种:离子状态、胶体状态和悬浮状态。一般认为,颗粒粒径小于1nm的为溶解物质,颗粒粒径在1~100nm的为胶体物质,颗粒粒径在100nm~1mm为悬浮物质。其中的悬浮物质是肉眼可见物,可以通过自然沉淀法进行去除;溶解物质在水中是离子状态存在的,可以向水中加入一种药剂使之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然后用自然沉淀法去除掉;而胶体物质由于胶粒具有双电层结构而具有稳定性,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需要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脱稳而互相聚合,增加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而去除。这种通过向水中加入药剂而使胶体脱稳形成沉淀的方法叫混凝法,所投加的药剂叫混凝剂。1.2 混凝的基本原理 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液体介质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或极性分子等,使固液两相界面上的电荷呈不平衡分布,在界面两边产生电位差,这就是胶体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形成双电层结构的微粒的整个胶体结构就称为胶团,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胶团中心是带有电荷的固体微粒本身,称为胶核。胶核所带电荷的符号就是胶体所带电荷的符号。胶体微粒之所以能在水中保持稳定性,原因在于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斥力(胶体常常带有同种电荷而具有斥力)、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及胶粒之间相互吸引的范德华力共同作用。胶体微粒带电越多,其电位就越大,带电荷的胶粒和反离子与周围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越大,水化壳也越厚,越具有稳定性。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失去稳定性而形成微小颗粒,而后这些均匀分散的微小颗粒再进一步形成较大的颗粒,从液体中沉淀下来,这个过程称为凝聚。凝聚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2.1 压缩双电层作用: 水中粘土胶团含有吸附层和扩散层,合称双电层。双电层中正离子浓度由内向外逐渐降低,最后与水中的正离子浓度大致相等。因此双电层有一定的厚度。如向水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则其正离子就会挤入扩散层而使之变薄;进而挤入吸附层,使胶核表面的负电性降低。这种作用称压缩双电层。ζ电位降低,排斥势能ER也随之降低,排斥能峰Emax也会减小甚至消失。当ζ电位下降至一定程度,使Emax = 0,胶粒发生聚集,此时的电位成为临界电位;当ζ电位降低至ζ= 0时称为等电状态,此时排斥势能ER消失,则排斥能峰Emax也消失。 简而言之,压缩双电层作用ζ电位降低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 凝聚:脱稳胶体相互凝结形成微小絮凝体的过程。 1.2.2 吸附-电中和作用: ζ电位的降低,并达到临界电位,再通过吸附作用,使胶体达到脱稳凝聚的目的。 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的对比情况: 胶体ζ电位降低原因 总电位是否变化 作用单元 带电胶粒异同 压缩双电层 依靠溶液中反离子浓度增加而使胶体扩散层厚度减小(静电作用) 否 简单离子 同种 吸附-电中和 异号反离子直接吸附在胶核表面 从而使彼此的电性中和 高分子或 高聚合离子 异种 1.2.3吸附架桥作用: 絮凝剂碳碳单键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旋转的,聚合度较大,即主链较长,在水介质中主链是弯曲的。在主链的各个部位吸附了很多固体颗粒,就象是为固体颗粒架了许多桥梁,让这些固体颗粒相对地聚集起来形成大的颗粒。1.2.4 絮体的网捕作用混凝剂(如铝盐或铁盐)水中形成高聚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