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勺改良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漏勺改良设计.doc

漏勺改良设计 设计者:刘芳 班级:09产品2班 指导老师:徐楠 目录 1 课题研究 2 研究分析 3 设计过程(草图、效果图、模型) D 产品发展过程(可附加图片) E 市场调查问卷 F 调查分析 1 适用人群(定位人群) 2 使用方法 3 性能、功能 4 形态分析 5 外观 色彩 材料 G 改良分析报告 1 提出现有产品的缺陷 2 提出改良内容,方法 H 改良设计草图方案 20张A4 (着色) I 改良设计效果图 (手绘) 整体 局部 J 模型制作 制作过程的照片 最终的模型照片 K 产品三视图 L 设计总结 (造型 色彩 材料....) 市场问卷 年龄 性别 职业 ●请找出您满意的答案,并在标号上打√ 您平常使用汤勺吗? 1.使用 2. 不使用 您一般在哪些地方会使用到汤勺? 1.家里 2. 饭店 3. 其他 您平常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汤勺? 1.吃火锅 2. 喝汤 3. 其他 ● 您家里有几种类型的汤勺? 1. 1种 2 . 2种 3. 以上 ●您或您家里?家庭成员中,一般由谁去购买? 爷爷奶奶哥哥、弟弟 姐姐、妹妹您家里最近一次购买是什么时候?百货公司便利店、杂货店地摊餐勺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观察人类使用餐勺的不同,也就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      餐勺的使用      古代中国人进食使用的餐勺,最迟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已开始制作使用,经历了至少7000年以上的发展过程。新石器时代餐勺的制作材料,主要取自兽骨,而铜器时代则主要取用的是青铜。自战国时代开始,除了青铜餐勺还在继续使用以外,又出现了漆木勺。隋唐时期开始用白银大量打制餐勺,在上层社会,这种用白银打制餐勺的传统一直到宋元时代仍然受到重视。在历代皇室贵胄们的餐桌上,还常常摆有金质餐勺。   秦汉以后,餐勺的制作以小巧精致为流行风格,考古发现的餐勺基本都是实用器皿。餐勺的质料也逐渐多样化,除以铜质为主外,还有漆木、金银、陶瓷质的餐勺。餐勺的形状,除南北朝出现过宽柄尖叶勺头的餐勺以外,一直都流行窄细柄的舌形勺头餐勺。隋唐宋元时代的餐勺造型已是相当规范,隋唐时代的勺头勺柄稍显宽大,宋元时代的勺头勺柄略为细小,这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向。   作为进食工具的餐勺,在古代的名称或为匕,或为匙,还有其他现在不详知的名称。在周代的青铜餐勺上,通常自铭为“匕”,这应当是周人对餐勺所取的固有名称。匕是餐勺在古代中国的通名,秦汉以后的文献中,餐勺仍以匕为通称。汉代已开始称匕为匙,《说文》云:“匙,匕也”;《方言》云:“匕谓之匙。”表明在汉代和汉代以后,匕与匙的名称是能够互换的,但比较而言,匕作为专名使用更为广泛一些。   在现代社会,匕的古称已经完全消失,我们可以把餐勺称为勺子、饭勺,也可以称为调羹、汤匙,还可以称为茶匙等等,既体现有古代的传统,也体现有现代的色彩。      餐勺的青铜和漆木时代      进入青铜时代以后,中原地区仍然承续着新石器时代使用餐勺进餐的传统。不仅继续使用骨质餐勺,而且出现了铜质餐勺。自冶铜技术出现以后,作为进餐用的餐勺也开始用铜打造。中原在青铜时代骨质餐勺仍然是一种受到普遍重视的进食器具,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一些王室陵墓中,出土过不少精美的骨质餐勺,总数已达近千件。到了西周时期,骨质餐勺的使用已不如过去那样普遍了。   最先出现的铜质餐勺,形状多仿照长条形骨质餐勺。中原地区从西周时代开始,流行使用一种青铜勺形餐勺。这种餐勺呈尖叶状,柄部扁平而且比较宽大。在陕西扶风一座窖藏中出土了两件勺形青铜餐勺,它们的年代在同类餐勺中是比较早的。这两件餐勺柄部有几何形纹饰,在勺体上还镌有所有者的名字,有铭文自名为“匕”。   到战国时出现一种长柄舌形勺的餐勺。在陕西宝鸡市福临堡属于春秋早期的一座秦墓中,就出土了一件这样的餐勺,它的柄部较细,勺体已改为椭圆状的舌形。   窄柄舌形餐勺,大约在春秋时代晚期就已经定型生产出来,云南祥云县大波那木椁铜棺墓中发现五件这样的餐勺,都是用铜片打制而成,规格大小不等。从战国时代开始,窄柄舌形餐勺成为了中国古代餐勺的主流形态,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虽然在以后的各个时代,餐勺在造型上或多或少有些改变,但基本上没有突破窄柄和舌形勺的格局,这是很值得回味的一个问题。许多地点见到的青铜餐勺均为窄柄,多数为扁平的窄柄,有的制成了棒形的细柄,这就使餐勺变得更加实用了。战国餐勺还采用了漆木工艺,出现了秀美的漆木餐勺。漆木餐勺和青铜餐勺一样,造型亦取窄柄舌形勺的样式,整体髹漆,通常还描绘有精美的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