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pptVIP

儿童孤独症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孤独症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学

儿童孤独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杨茹莱 讨 论 5岁男孩, 未上幼儿园。 主诉:不能与他人交流、不愿与别人玩。 个人史 出生史正常,母乳喂养。无出生窒息史,出生后12个月前后开始会走路,2岁始有意识叫ba-ba ma-ma,但进展缓慢。现仍以手势表达。 现病史 患儿不能以言语来表达,常用手势或哭闹、尖叫表示。不愿学话,反应强烈。特爱看广告片。从小喜欢看电风扇转,喜欢旋瓶盖。 不理睬别人的呼唤,喜欢独自玩。 体格检查 体格发育良好 。 行为观察:入诊室后,不停地走来走去,不能听从指令,不能用语言交流。无目光对视 在达不到要求时发脾气,尖叫。 智力评估:由于不合作而未实行。 EEG、头颅CT未见异常 一、概述: 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社会方面广泛发育延迟或偏离的发育性障碍。1943年Kanner 描述: 该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下列表现: 1、极度孤独 2、语言发育迟缓 3、语言不起交流作用 4、游戏活动重复而简单 5、孤立性才能 Rutter 1968年将孤独症的主要特征归结为: 1、缺乏社会兴趣和反应 2、语言障碍 3、异乎寻常的动作行为 4、起病于出生后30个月内 Kanner和Rutter提出的特征为日后ICD—10 和 DSM--Ⅳ两大国际分类系统诊断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二、???????? 流行病学 各国报道不尽相同。日本报道为0.13—0.16℅左右,美国为0.04—0.05℅.德国报道为0.02-℅,加拿大为0.08—0.1℅,而我国报道的发病率则远远低于这些国家。 男女比率多数报道为4~5:1,我国报道为6.5~9:1 三.病因 目前有几种假说: (一)神经生物学因素 1、遗传学研究 2、染色体异常 3、形态学研究: 4、神经生化:脑中DA系统或多种感染中毒因素 (二)社会心理因素 但目前明确原因尚不清 四.临床表现: 智能和认知障碍 其他:常有自伤行为,儿童期常有癫痫发作 主要表现为Kanner 三联症: 社交、语言、行为问题。 五.诊断 1.一般检查:病史、观察、交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头颅CT、颅脑MRI、智力检查等) 2.量表: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BRS) 3.早期发现:①:照料困难 ②:发育进度和次序异常 1.诊断标准:根据DMS-Ⅳ的标准 (具体见讲义) 六.预后 孤独症呈现慢性病程,多数病儿(占61—74% )的结局不良,需长期照管。 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低功能与高功能。 高功能型孤独症儿童大多在最初的1—2年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仍保持着较简单的认知和语言交流功能,而以后出现的孤独症行为特征也较轻。 七.治疗 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包括药物、行为矫治、训练教育,要注意对家长的咨询,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可采用多种形式对儿童进行干预治疗. 在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中,特别注意对儿童言语、生活自理的强化训练,不要因追求明确病因而延误治疗 孤独症儿童的护理 由于孤独症儿童在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日常行为等都有明显的缺陷,因此会有一些过分行为如听、嗅、触等感觉的刺激行为、莫明其妙的大笑、哭泣或害怕、自伤和暴怒等。因这些过分行为常会干扰学习和正常发展,因此在护理患儿时一方面要关心理解他们,同时也应对这些过分行为予以矫治。同时也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疾病,消除内疚感和失望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 看2007年4月2日晚10点39分央视一套《新闻调查》--《孤独症儿童》 * * 社会交往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 兴趣狭窄、坚持同一格式和仪式性强迫行为 感觉和动作障碍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