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学度第二学期哲研所.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十二学度第二学期哲研所

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哲研所 「語用學的哲學」課程期末報告 指導老師:林遠澤老師 學生姓名:蘇美杏 班級:哲學所在職碩士專班一年級 學號溝通行為意義理論中的語用學轉型 哈伯瑪斯《后形而上學思想》 行為、言語行為、以言語為中介的互動以及生活世界 一、前言: 隨著形而上學與宗教世界觀的瓦解,哲學哲學從中覺醒並放棄了其超常的地位,超常事物所具有的豐富經驗內涵轉移到自律的藝術當中。生活世界只是作為背景地存在,只有在生活世界的實踐的經驗語境中,還能將之組合起來並恢復原有的秩序。1 哈伯瑪斯在其《晚期資本主義的合法化問題》一書中指出,當今資本主義社會在合法性根據的論證中產生危機。就西方哲學而言合法化的危機自古就存在,蘇格拉底的自我批判,就標示著合法性危機的出現。西方哲學曾分別以哲學思維與神學作為合法性的根據。其後又從自然科學乃至技術的明證性相關得到解釋。這種狀況導致了哲學對自身的反思,或者稱為理性的自我批判。歷史表明,哲學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及其制度化的秩序肩負著合法性論證的使命,在這持續的活動中,它同時也對自身的合法性依據作出反思。哲學語用學無疑是這一活動的持續和延伸。2 哈伯瑪斯認為溝通本身是意義理解的過程,故溝通理論應建立在意義理論之建構上。哈伯瑪斯經由對實用主義語義學之批判與借鑒,在邏輯學與語義學之間開闢其語用學—溝通理論。亦即從當代意義理論和行為理論語境中,對溝通理性概念進行闡明。哈伯瑪斯主張通過把主體間性概念運用於意義與有效性、主體性與個體性等概念上,溝通互動中意義的理解即為溝通理性,既可避免傳統行而上學的「理性陷阱」,又可保有啟蒙理性的批判鋒芒,更由此顯示社會秩序如何成為可能。 二、溝通行為的基本前提: 語言自身包含著理解的目的。哈伯瑪斯認為「理解」是規範性的概念,所以「理解」具規範內涵,具有普遍性與有效性,它超越了對語法意義上的理解。言語者就一件事情和他者達成理解,雙方都認為表達是正確有效的,才能達成理解。吾人透過主體間的批判檢驗的表達,來衡量對某事之理解。 1. 曹衛東、付德根譯(1999),哈伯瑪斯原著后形而上學思想的主題,《后形而上學思想》,譯林出版社,頁49。 2. 盛曉明,關於〝語用學轉向〞,《話語規則與知識基礎-語用學維度》,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 三、意義理論中,言語行為意義與有效性的關聯性: 領悟語言表達的意義和用認為是有效的表達來理解並不相同,前者為溝通行為後者為策略行為,以有效性為基礎的溝通行為才能達成理解。因此意義理論的基本要點是:(1). 理解語言表達的意義究竟是什麼?(2). 在何種語境中,語言表達才能被有效接受。所以,語言表達的意義,首在知道如何使用語言表達的意義,來和他者就某事達成理解。對語言所表達的言語行為的理解,著眼於對所說內容的合理理解。言語行為的有效性是語言理解自身的前提,因此,在語言當中,意義和有效性緊密聯繫在一起。 哈伯瑪斯指出,語言學轉向最初是在語義學範圍內完成。真值語義學始於弗雷格,從本質上言之,其語義學分析是一種命題形式分析。真值語義學進行的命題形式分析是斷言命題形式分析,如果知道命題為真的實際情況,就理解了一個斷言命題形式。亦即真值語義學只注重語句與事態之關係,語句之真在確定事態,不考慮說話者的言說情境、措辭及語境要求、對話角色、和所持立場。3因此,理解的是命題陳述的真偽,而不是語言行為。有效性問題關涉的是:語言與作為事實總體性的世界之間的關係,將有效性和陳述的真實性等同。然而如此,亦使語言表達的意義和有效性,在確定事實的話語中建立起聯繫。 卡爾 ?畢勒(1934年)提出其語言功能圖式,語言表達包含語言者、世界及聽眾三個向度。語言的原始功能包括:言語者的表達、對象與事態之呈現、以及訴求被聽者理解三者。4 哈伯瑪斯將畢勒語言表達的功能應用到交往行為命題中。認為語言是一種媒介(記號、訊息),用以表達吾人之想法、觀念等,語言表達的功能包括:言語者的意圖(經歷)、事態(言語者在世界中遇到的事情)、言語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關係。因此語言表達包括自己、事物與他者三方面,語言表達也就是言語者自己就某事與他者達成理解。語言表達的意義下列與三方面有關係:語言表達的意圖、語言表達的內容、語言行為中使用的方式。一般來說任何一種關係都無法窮盡語言的全部意義。5 四、對當代意義理論之批判: 哈伯瑪斯指出,從格里斯、本尼特到希福的意向主義語義學認為,只有語言者在特定情境中所表達出來的內容才具有基礎的意義;從弗雷格、早期的維特根斯坦到達米特的形式語義學則從命題的真實性前提出發;晚期的維特根斯坦所開創的意義應用理論,則追溯到語言表達實現其實際功能的一般互動語境。6至於從布魯姆菲爾德、莫理斯到斯金納的語言行為主義,則對語言意義的同一性、一定與境中所使用的表達意義的獨立性等則未予以肯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