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颅内压增高件课件
病例1 今天早晨黄**骑摩托车外出与一小车相碰撞,黄某立即出现神志不清,同时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20急诊送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浅昏迷,P55次/分、R 12次/分、 Bp 170/100 mmHg。 颅内压增高 概述 颅内压及颅内压增高的概念 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病理生理 后果 颅内压(ICP)增高 类型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临床表现 诊断(Diagnosis) 治疗原则 解剖复习 4.颅内压增高? 当颅内压持续超过2.0KP(200 mmH2O)产生一系列的相应的临床症状也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4.?在疾病情况下,通过生理调节作用以取代颅内压的代偿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允许增加的颅内临界容积为5% (70ml);当颅内病变的发展超过了这一调节的限度时,超过颅腔容积的8%-10%,则会产生颅内压增高。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五)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根据病变发展的快慢可分 1、急性颅内压增高: 如急性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症状和体征严重,生命体征变化快。 2、亚急性颅内压增高: 颅内恶性肿瘤、转移瘤及颅内炎症。反应较轻或不明显。 3、慢性颅内压增高: 颅内良性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发展可长期无颅高压表现。 视乳头:正常、萎缩、水肿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4.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 5.其它:如头晕、猝倒;外展神经麻痹(abducens nerve palsy) ,小儿头颅增大,前囱饱满隆起。 (四)诊断 (Diagnosis) 2、特殊检查方法: ??1)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 2)磁共振成像(MRI):一般不用于早期检查。 3)脑血管造影 4)头颅X线 5)腰穿:可引发脑疝,应慎重,多用于诊断炎性病变。 (五)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 : 维持ICP〈20mmHg、CPP≧60mmHg。 床头抬高30~45°. 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 保持头颈一致,避免气道不畅. 防止低血压. 控制高血压。 防止缺氧(pO2〈60 mmHg) 控制补液量维持出人量的平衡。 适当的镇静状态。 2、特殊治疗(以上措施无效时) 加强镇静。 行脑室外引流,放出3~5ml CSF 甘露醇:0.25~1mg/kg,然后0.25mg/kg q6h 过度通气:pCO2=30~35mmHg. ICP仍高则应考虑复查CT,EEG以除外外科情况及一种较为少见亚临术癫痫状态,后者可引起持续的ICP增高. 第三节、脑疝 概念 病因及分类 临床表现 处理 概念:当颅腔内某一部分有占位性病变时,该部位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综合征),称为脑疝。 脑疝形成的原因 损伤引起的各种颅内血肿; 各种颅内肿瘤 颅内脓肿; 颅内寄生虫病和其它各种慢性肉芽肿 其它(医源性等) 脑 的 疝 类 型 临床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疝): 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改变,瞳孔改变,运动障碍,生命体征的紊乱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剧烈头痛,反复呕吐,意识改变和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晚,无瞳孔改变而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 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 小脑幕切迹疝(天幕疝) 处 理 非手术疗法 手术治疗 脑室外引流; 减压术; 脑脊液分流术; 内减压术 颅内压监测 一、颅内压监测指征: 1、重型颅脑外伤(GCS=3~8分)、头部CT扫描异常(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基底池受压、脑室系统变窄等); 2、头部CT正常时若患者年龄〉40岁、收缩压〈90 mmHg、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阳性时也应考虑行颅压监测。 3、轻型、中型脑外伤(GCS=9~15分)时,不应常规使用颅压监测,但对某些CT显示有占位性损伤的清醒患者也可考虑进行颅内压监测 二、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以脑室导管法最常用,其次为硬膜外或硬膜下置管法。 监测的持续时间:ICP正常×48~72小时,但要充分估计到迟发性颅高压出现的可能性。 三、颅内压监测的作用: 1、诊断:可以连续地、动态地观察颅内压的变化。 2、治疗:通过颅内压的变化,指导治疗;通过脑室液的引流,降低颅内压。 3、判断预后:有大量证据表明ICP的监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ICP正常的患者预后最好,可控制的颅高压患者预后次之,难以控制的颅高压患者预后最差。无法控制的持续高于25~30mmHg颅高压被称之为“Deadly ICP)。 四、颅内高压的治疗阈值: ICP增高的治疗需要有相对定量的指标,其目的在于防治脑疝形成的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