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地及预报.docVIP

教案2地及预报.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2地及预报

教案二 课程名称: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总学时:32 性质:公基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地震预报与环境》 授课内容:地震预报与环境 课时:2 班级:全校文、体、美、医、管理、旅游等班级 时间:05.9-12 PAGE PAGE 11 教案2—《地震及预报、环境》 教学目的:了解地震知识及预报、了解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地震知识及预报、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地震预报 课时分配:一、地震学概要(0.5学时) 二、地震活动概况(0.5学时) 三、地震成因 四、地震预报(0.5学时) 五、环境保护 (0.5学时) 授课内容:地震预报与环境 一、地震学概要  1 地震学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据《竹书记年》记载:“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 1年)泰山震”。《通鉴外记》又载:“周文王立国八年(公元前117 7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中国也是最早发明地震仪器的国家。《后汉书选》中载,河南人张衡“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复造侯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形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均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均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震所从方起。”张衡的这架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第一次记录了甘肃的地震。 2 地震学内容 地震灾害研究 地震灾害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人类对地震的研究始于对它的恐惧。人们研究地震灾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地震调查 B、地震区划 C、地震预防 D、地震预报 E、 地震控制 地震物理 地震的发生过程基本上是一种物理过程。可以作为一种物理现象来研究,内容如下 地震波理论 研究地震波在地球表面和内部的传播过程,传播规律,能量的传递过程。 地震机制 研究地震的成因,震源附近地区应力和应变情况,地震发生的力学过程。 c.地震现象的固体物理学 由地震发生过程中得到的全球性的各种数据,推断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温度、压力、密度、刚性、弹性模量随深度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在特殊条件下地球深处高温高压下固体介质的各种特性和变化规律。 d.地震信息 地球的地壳、大洋、地壳内的地幔、地核都能传递地震信息,研究地震信息在地球本身传递的规律,有助于研究地球内部及地壳的构造。 f.地震学的应用 利用地震学的基本原理探测地下资源,找油、找气、找矿物,这就是地震勘探。还可以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地壳构造。地震也给出地质活动的信息,有助于地质学的研究。研究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由地质条件及地质活动的情报对地震作出估计和准确的预报是地震地质的重要目标。地下核爆炸与地震产生的冲击模式是不一样的,用测震学的方法可以探测到核爆炸,尤其是地下核爆炸。地震学的方法还用来研究矿山的塌陷、地球的脉动等等。 二、 地震活动概况 1 、大地震 大地震是可怕的自然灾害,山峰崩塌、河流改道、地形地貌剧烈改变、大厦倾覆、桥梁断裂、可以使一座宏伟繁华的城市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变为一片废墟,几十万人的生命瞬间消失,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1556年1月 1737年10月 1920年12月 1923年9月1日 1960年智利海底大震,地动山摇,大海激荡,几十米高的海啸扑向海滩,摧毁沿途的一切,大船被抬到码头的大楼上,大楼顷刻压垮,返回的浪头越过太平洋在日本登陆,登陆的浪头高达6米 1883年8月26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和苏门答腊之间的克拉克托火山爆发、地震,近4立方公里物质被炸入空中。火山原高度820 1976年7月28 2 、基本名词、术语 震源 地壳某些部位应力集中,当这种应力大到岩层已无法保持原有的形状而发生破裂、变形、移动,因而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弹性波。这种冲击力、弹性波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地震。发生地震的地方就称震源。 图2-1(见PPT) 震中 震源处岩层破裂、形变、巨大的地震能量释放出来,不仅仅是从震源处释放出来,而是从大面积的、大体积的累积了大量应变能量的地质构造带中释放出来。其中一小部分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到各处。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称为震中。 震源深度 震源至震中地表的距离h称为震源深度,深度在0--60公里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 震中距离 震中距观测点的距离Δ称为震中距。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