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学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疸学课件

中医内科肝胆疾病之 黄 疸;目的与要求;一、黄疸的定义;二、历史源流;2、《黄帝内经》、《灵枢》、《难经》中的“黄疸”。 《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胆。”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溽暑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跗肿”。 《素问·玉机真脏论》:“湿热相交,民当病瘅。”、“病入舍于肺……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 《灵枢·经脉篇》:“脾所生病者,……溏瘕泄,水闭,黄疸”;“肾所生病者,……黄疸肠癖。” 《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 《难经·五十六难》:“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 ;3、《伤寒论》中的发黄证,按其病因可归纳为四类: 湿热发黄:第 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篙汤主之“。 火逆发黄:第111条:“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必黄”。 瘀血发黄: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寒湿发黄:第259条:“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金匮要略》中的“五疸”: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 ;4、《景岳全书》第一个明确阐述了黄疸与胆府密切相关。 如《景岳全书·黄疸》篇指出:“胆黄证,……皆因伤胆,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5、《卫生宝鉴》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为后世辨治黄疸病确定为基本纲领认为湿从热化为阳黄,湿从寒化为阴黄。 6、《杂病源流犀烛·诸疽源流》认识到了黄疸的传染性及其严重性:“又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谓之瘟黄,杀人最急。” ;三、现代疾病范畴;四、证候??征; 黄;阳黄 颜色:黄色鲜明。 病势:发病急。 病程:短。 伴随症:身热,口干苦。 舌脉: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急黄 颜色:色如金。 病势:阳黄之重症。 病程:病情急骤。 伴随症: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阴黄 颜色:黄色晦暗。 病势:缓。 病程:较长。 伴随症:纳少,乏力。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或细缓。;五、病因病机; 1、感受湿邪疫毒 ;2、内伤饮食劳倦 ;3、他病续发 ;病因病机小结;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萎黄 ;2、黄胖病 ;萎黄;七、辨证要点;2、阳黄宜辨湿热轻重 热重于湿: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赤,便秘,苔黄腻脉弦数。 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便溏,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3、辨急黄 灼阴—口干、尿少 伤气—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动血—衄血、便血、尿血 窍闭—神昏谵语 ;八、治疗法则;九、分证论治;2、湿重于热: 证候特点:阳黄的特点(黄色如桔)+湿热中阻证(湿偏重) 证机概要:湿遏热伏,困阻中焦,胆汁不循常道。 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二方比较,前者作用在 于利湿退黄,使湿从小便中去;后者作用在于利湿 化浊,清热解毒,是湿热并冶的方剂。 临证体会:本型的用药重在化湿,调畅气机不可过于寒凉, 以免损伤脾阳。要注意防止向阴黄转化。 ;3、胆腑郁热证: 主要证候: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及右胁胀闷疼痛, 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 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舌红苔黄,脉弦 滑数。(阳黄特征+胆腑郁热证候) 证机概要: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 治 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4、疫毒炽盛证(急黄): 主要证候:急黄(深黄而迅速)+疫毒内营血(闭窍动血)证 证机概要: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 治 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代 表 方:《千金》犀角散。本方功能清热退黄,凉营解毒, 适用于湿热疫毒所致的急黄。 临证体会:本型来势凶险,发展迅速。治疗重在清热解毒, 加强中药保留灌肠,防止闭窍昏迷。辨证使用瘟 病三宝。加强使用中药的静脉制剂(清开灵、茵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