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边吕氏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吕家边吕氏1

吕家边吕氏考 巍巍华夏,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泱泱吕氏,源远流长,族望丁繁。中华文明,汇聚了炎黄子孙五千多年的奋斗史;吕氏文化,凝聚了太公后裔三千多年的睦宗情。 自少典到伯夷,其中的丰功伟绩,虽无文字记载,但至今流于口碑,脍炙人口;自太公到祖谦,其中的文治武功,史书历历可考,灿如列眉;在此无须我赘言。现仅就我吕家边宗支的历史源流作一些肤浅的探究,以便大家对我吕家边宗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吕家边现属湖北省洪湖市燕窝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东到武汉七十公里,西到洪湖市六十公里,南与嘉鱼县城隔江相望,北临汉江流域湿地,西南到蒲圻市六十公里。地势低洼,解放前属汉阳府汉阳县。古属云梦泽国,也称怀三里,小林庄。我吕家边宗支现有红丁数以万计,分播的地域涵盖湖南湖北两个省,十五个地市,从一世祖吕潜光到如今的“章”字辈子孙,所传三十世,从明朝万历己丑(1589年)首次编修家谱起,至今已经续修过十一次,因此我吕家边宗支的世系清晰,昭穆有序。据老谱序记述,一世祖吕潜光公至五世祖吕嵩、吕岳、吕怀、吕春四公,起先是世居河南洛阳,随后迁居江淮,再迁居江右,于元末明初避红巾之乱,逃难落籍于吕家边的。老谱上的世系把吕潜光作为吕祖谦后裔续修的,但据“吕氏文化中心”主编吕龙章先生考证,认为吕家边宗支世系的衔接有问题,于是把吕家边宗支定为“诛吕之役”后所幸存下来的一个宗支,其依据是“诛吕之役”后所存下的吕氏一支,是由当时九江的朝廷大员罗老先生、把吕庆从朝廷私下带出宫来才得以幸免于难的。这种说法在鄂东吕氏宗谱上有翔实的记载。我吕家边宗支的族谱始修是1589年,距元末明初有二百多年历史,对二百多年以前先祖至远祖的世系承传凭记忆是会有偏差的。所以吕家边的老谱把吕潜光定为第一世,也是非常客观科学真实可信的。吕潜光以上的世系也就是不能作为准确的史料来看了。因此我认为吕龙章先生把吕家边宗支世系,确定为“诛吕之役”后的一个分支,应该是比较合乎历史发展的,也是符合吕家边的老谱序言“由江右来楚”的记载的。 吕家边老谱只记载了四世祖吕陛和五世祖吕嵩、吕岳、吕怀、吕春四公于元末明初来楚,具体何年来楚不清楚,他们来楚时的大约年龄也不清楚,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吕陛是吕家边宗支的落籍祖,有必要搞清楚上述的两个问题,这样对我们的寻根溯源,认祖归宗十分重要。 我通过查找家传的历届老谱,以及其它的历史文献,从中找到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资料,请看下面的文件,吕家边吕永邦于1865在第八次续修《吕氏宗谱》序言中写到:“同治壬戌(1862年),修嵩公墓,于墓左掘井得石,字迹残缺,不可竟读,细按其文,中刊元故处士陛公之墓,右刊洪武丁卯(1387年)立,其左所刊则公及嵩公行述,与其迁楚之由”,“而嵩公者,秉性谦和,生平不以疾言厉色加人,其事亲以孝闻,抚诸弟以恩著。当元至正间,红巾蜂起,盗贼载途,蕲黄贼徐贞一,以妖术惑众,虎踞江汉、江洲,既陷,而后袁、瑞、信、徽等州,遭躏最苦。此时陛公已老,春公尚幼,而岳怀二公亦初成立,嵩公扶二老而携三弟,意欲避之远方。数年之间,萍踪靡寄,路经汉郡,陈寇谋主,扰攘尤甚,公母阿、弟岳与怀、中道相失,公惧老弱更复流离,无以自解,于是昼夜伏行,循流而上,忘路之远近,忽逢小林,纵横十数里,蓬蒿漫野,风月比邻。公乃剪茅为屋,编芦为门,亦若此处别有天地焉。居之数年,鄱阳大战,陈寇授首,而荆鄂以东,烽烟靖息矣。”从以上文字看,陛公在元至正年间红巾军起义时已经老了,按古代老人的标准应该是55岁以上了才算老,徐寿辉(字贞一)起义是1351年至1363年,由此可以推断吕陛应该生于1300左右。再按三十年一代的标准计算,吕嵩应该生于1330年左右,这样即可应征吕嵩当时是家中的顶梁柱了,正好是“三十而立”之年,为人生精力最充沛之时。谱序中又写到“岳怀二公初成立”,也就是说吕岳、吕怀二公当时只有16到20岁左右,这样可以推断出吕岳应该生于1336年,吕怀应该生于1340年。谱序还说“春公尚幼”,当时应该不到12岁,所以吕春应该生于1344年。他们迁于楚地的时间大约是1358年。由这篇谱序还可以看出,吕陛在没来楚之前,应该居在九江(古称江州),那块1387年刊立的墓碑上称吕陛为元处士,也就是说吕陛在元朝时是个家境宽裕,德才兼备而不愿为异族统治者效力的汉族士子。他和四个儿子一起迁楚是被战争所迫,吕陛为了躲避血腥的杀戮,为了保全家人的生命,才动员全家舍弃安逸的故园,不辞辛劳迁到荒芜人烟的云梦古泽之中,即现在的吕家边。这也许是为了吸取先祖在西汉遭受“诛吕之役”满门被抄斩的的悲惨教训吧。 老谱还有记载,说吕岳是元末明初(1368年)定居湖北嘉鱼梅山的,吕怀是洪武二年(1369年)定居湖北蒲圻(今赤壁市)八蛇畈的,1835年吕家边第七次续修《吕氏宗谱》时,刊登了吕怀第15代孙吕荣杨写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的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