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灸疗法的临床应用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蔡圣朝 一、灸法之最 1、最早的灸疗专著《曹氏灸经》七卷,三国时曹操之子东平王曹翕所著。该书已亡佚,晋《肘后备急方》、六朝《小品方》、唐《千金要方》诸书都有所收录。 一、灸法之最 2、最早的灸器,两晋南北朝《肘后备急方》“瓦甑灸”。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卷二十六中用苇管代替灸器,以及明代龚信《古今医鉴》记述的以铜钱代替灸器。清代李守先《针灸易学》记载的制成泥钱作为灸器,清代高文晋《外科图说》中绘制的灸板和灸罩,清代叶圭提出的面碗灸器和清代的银制灸盏,已是专用灸器了。 一、灸法之最 3、最先记载用麻醉法施灸,宋代窦材《扁鹊心书》“睡圣散”“如癫狂人不可灸,及膏梁人怕痛者,先服睡圣散,然后灸之。一服止可灸五十壮,醒后再服,再灸”。“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明龚信《古今医鉴》“用药制过纸擦之,使皮肤麻木”的局部麻醉法,“制纸法,用花椒树上马蜂窝为末,用黄蜡蘸末并香油,频擦纸。将此纸擦患处皮上,即麻木不知痛”。现在多用“川乌、细辛、花椒各30克,蟾酥1.8克,75%酒精300ml,浸泡24小时后,取上清液,棉花蘸涂施灸穴位上。1-5分钟达局麻效果。 一、灸法之最 4、最先纪录“天灸”“自灸”是宋代《针灸资生经》,现在包括“药物发泡”和部分“药物敷贴”疗法。常用蒜泥灸,白芥灸、斑蝥灸、毛莨灸。 一、灸法之最 5、最早纪录艾卷艾法 明朝《寿域神方》后来发展药末和艾绒混合制成的艾卷熏熨的“雷火针灸”“太乙针灸“。 一、灸法之最 6、最早记录隔物灸 唐代《千金要方》既有单方隔蒜灸,豆豉灸,隔盐灸等。又有复方隔木香饼灸(木香末15克、生地黄30克)隔香附饼(生香附研末,加生姜汁调和制饼)痰热瘰疠,痹证等。 一、灸法之最 7、最早记录灯火灸《小儿惊风秘诀》说:“小儿诸惊,仰向后者,灯火焠其囟门,两眉际之上下;眼翻不下者,焠其脐之上下;不省人事者,焠其手足心,心之上下,手拳不开,目往上者,焠其顶心,两手心,撮口出白沫者,焠其口上下,手足心”。《幼幼集成》称“幼科第一捷法”,又名灯草灸、灯芯灸、打灯火、十三元霄火。 一、灸法之最 8、最早记录温针灸是清代《针灸聚英》“近有为针者,及楚人之法。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取效。” 二、灸疗法临床相关事宜 1、灸:《说文解字》云:“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灸燃火,按而灼之。“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 二、灸疗法临床相关事宜 2、壮:《本草纲目》卷十三曰:“一灼谓之一壮,以壮人为法也”。《红炉点雪》曰:“所以灸法不虚人者,以一灼谓一壮,以壮人为法也”。以上对“壮”的解释,很容易使人误解为强壮与少壮,虽也有烧灼之意在内,而对其真实含义,则终欠明晰。 一般称艾团为艾炷,燃烧一炷为壮。 二、灸疗法临床相关事宜 3、艾绒的特点:古人用艾绒作为灸材,自最初试用筛选以至成为后来的列为常规常法而载之于典籍,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沿用至今,不仅由于艾的易燃和单纯的温热作用所决定因产热物质的不同,而人体的反应也有不同,古人在这方面早有观察,比较。 二、灸疗法临床相关事宜 如《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小品》云:“小品论灸有八木之火,……八木之火,凡灸用松木火则难愈,柏木火则疮多汁,橘木火则伤皮,桑木火则肉枯,枣木火则髓消,竹木火则伤筋,多壮则筋纵;枳木火则脉渍,榆木火则伤骨,多壮则骨枯。凡八木之火,皆不可用也”。《神灸经纶》所载除八木之外,还有“金石火伤神多汗”之说。目前有人认为灸的作用主要是在于“热”,任何能发热的物质都是可用来施灸,这是值得探讨的,艾热是温和舒适,刚柔相济。而其余不是干燥刚劲,就是涩滞无力。 二、灸疗法临床相关事宜 4、直接灸的特点:灸疮这种续发性损伤,温和、持续与稳定的刺激所产生的效果,当灸疮的焦痂形成后,一般在5-7天焦痂开始脱落,有分泌物渗出。在第二周左右,渗出物最多,此期效果也最好,3-4周时分泌物减少,开始愈合,效果也就停止或减弱。可在原穴定期(5-7天)重灸,以加强疗效,或另换新穴。因此传统直接灸的主要特点,就是作用持久,刺激均衡,对慢性及久病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疾病的好转和恢复在不知不觉中。 二、灸疗法临床相关事宜 5、温和灸的特点:灸火不直接接触皮肤,不造成破皮损肉,作用持续而温和,能够不断向体内导热与导电,和 诱发体内发热与生电。如能使其位置 稳定,作用集中,时间延长,虽无须 手法协肋,亦可出现明显的感传作用。 二、灸疗法临床相关事宜 6、艾灸的相关事宜: 6.1 艾炷:随做随用,上小下大,呈三角形体根据选穴和治疗病种,患者体质壮盛程度,制成大、中、小不同的艾炷。 二、灸疗法临床相关事宜 6.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