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與社會期末報告 行動社群網站介入面對面人際溝通情境之的研究.docxVIP

社群媒體與社會期末報告 行動社群網站介入面對面人際溝通情境之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群媒體與社會期末報告 行動社群網站介入面對面人際溝通情境之的研究

PAGE \* MERGEFORMAT 4社群媒體與社會期末報告行動社群網站介入面對面人際溝通情境之研究研究生:林宜澄 撰指導教授:王紹蓉 博士中華民國一百年六月第一章 緒論一、研究動機  行動電話突破時空限制,且其立即性、移動性更進一步讓人不管身在何處,皆可跨越公、私界限、在任何地方時時刻刻與他人聯繫,行動電話的特性延展了社交的空間和資源,也因此改寫了社交模式,但所增加的資源部分卻來自入侵公共空間(Fortunati, 2002)。而今行動電話發展至具備行動上網的能力,掀起一波新興的行動網路社會現象(資策會,2009)。目前全球已有40億手機使用人口,10億電腦使用人口,無庸置疑地,手機將成為人際關係的重要資通訊管道之一(資策會,2010)。  網路普及後,網路社群的興起成為新興的社會現象,人們在此空間中進行互動、交流情感,建立人際關係(江嘉軒,2004)。行動電話以及具多元行動服務的智慧型手機結合行動上網服務後,全球行動上網用戶已達約三成五(資策會,2009),社群網站不只在電腦世界蔚為流行,在行動網路世界也同樣備受喜愛;行動電話用戶透過行動社群網站與他人互動,社群網站成為其行動上網的驅動力,其中尤以Facebook、MySpace以及Twitter等社群網站為使用人口的最大宗。  美國Forrester研究機構曾針對3,990名有使用行動電話的美國線上用戶進行調查發現,針對行動社群網絡的使用經驗,智慧型手機用戶認為一般功能型手機(Feature phone)因連線速度較慢,以及較差的引導功能造成使用不便,阻礙功能型手機用戶使用行動社群網絡。反觀智慧型手機改善連網之阻礙,而對於曾經下載行動社群軟體的線上用戶而言,更增添社群網站使用上的便利性,其中有四成以上的使用者表示每天都會使用行動社群服務數次(資策會,2010)。  智慧型手機保有行動電話突破時空限制、立即性、移動性等特性,更具備網路的多元功能,成為新興的傳播媒介。而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族群以大學(專)生為主,該族群亦是了解媒介使用的重要指標(孫曼蘋,2001),青少年在進入大學階段後,對於人際關係的需求將會提升,而網路在人際關係的擴張上,因可超脫疆界的限制,可增進人際關係的拓展。因此,該族群因對數位裝置有一定的依賴,故常使用行動社群與他人連繫(資策會,2010)。  正因大學(專)生族群對數位裝置的需求,在其生活中智慧型手機常操弄於股掌之間。根據筆者數次的田野觀察發現,擁有智慧型手機者常用於通勤過程或閒置等待期間作為消遣工具(個人觀察,2011)。此外,筆者也曾在數次的面對面溝通情境中意外發現,溝通的過程中,好友常會習慣性的開啟智慧型手機且連上社群網站,與其他使用者進行同步或非同步的互動,導致面對面的溝通過程產生片刻中斷。  因此,本研究欲針對傳播情境出現重疊的人際傳播時,任一傳播情境是否會受到影響進行探討。二、研究目的  在社會中,有許許多多人際關係網絡交織著,最顯而易見的包括親情、友情、師長、朋友、同學、同事等互動關係(黃淑芬,2005)。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經由溝通來建立與維持的,透過互動與人分享,彼此產生意義與樂趣,良好的互動過程則會滿足個人尋求認同感的需求(Derlega Janda, 1981)。  人際傳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的過程至少需要兩人以上的相互配合,建立社交關係的過程。人類傳播活動的層次從自我傳播開始,然後到人際傳播、團體傳播、組織傳播到大眾傳播,層級愈高,牽涉越廣,傳播現象越複雜。(江中信,2002)。其中人際傳播基本上可分為面對面的人際溝通與透過中介管道進行傳播(McLuhan, 1967),而兩個人之間的口頭面對面式的傳播是傳播速度最快,且訊息傳遞最為直接的傳播方式,以個人互動為主,且具有傳播者與受播者兩個角色,兩者間的舉動清楚可見(Devito, 1989),此傳播形式最常見於上述提及的親情、友情、師長、朋友、同學、同事等互動中。  人際傳播除了面對面溝通模式外,亦可透過中介管道進行溝通,如電話、文書(McLuhan, 1967),甚至是近代的新科技─電腦與網際網路之人際傳播。近年來,網路使用的發達,使得人們在傳遞訊息與聯絡方式有重大的改變,其魅力在於使用者更有效地控制互動性,因此,逐漸取代舊有的傳播方法,在人際關係的建立上具有拓展的特性,形成新的社會網絡(黃厚銘,2000;薛國致,2010)。  近年來,行動電話的發展使服務內容日趨多元,隨著智慧型手機與行動上網的普及,SNS社群服務擁有更為強大的通信功能,讓使用者即時分享心情或照片、建立朋友間的溝通平台,人們不再需要依賴電腦上網以拓展社交範圍。行動電話的移動特性,使之具有「隨時」與「隨地」使用社群服務的能力(取自:.tw/newforum/art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