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理论思考.pptVIP

对建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理论思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建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理论思考

对建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理论的思考 张金忠 摘 要:本文从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出发,以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揭示了该类型词典编纂理论建构的学科基础和理论范围,并对研究的整体思路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关键词:汉俄科技词典 编纂理论 主要内容 一、建构汉俄科技词术语典编纂理论的 迫切性 二、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理论基础 三、汉俄科学技术词典编纂理论的范围 四、理论建构的整体思路 结 语 一、建构汉俄科技词术语典编纂理论的迫切性 1.中、俄两国科技领域合作的日益广泛和深入; 2.现有汉俄科技词典数量少、质量不高; 3.汉俄科技词典编纂理论研究没有开展起来。 二、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理论基础 1.术语学; 2.翻译学; 3.词典学; 我们也不无遗憾地指出,不论是翻译学,还是术语学,抑或是词典学,还未来得及关注比较具体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理论问题。缺少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理论,这是制约编纂出高质量、实用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的“拦路虎”,也自然成为阻碍汉语科技语篇俄译的瓶颈。因此,我们认为,尽快建构起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理论研究的框架确实是当务之急。 三、汉俄科学技术词典编纂理论的范围 理论问题包括: 1.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史研究与词典批评; 2.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的类型问题 ; 3.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研究。 实践问题 1.汉俄科技术语词典语料的收集、术语卡片(目前往往体现为电子卡片)的制作和术语语料库建设问题; 2.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的编纂工作; 3.词典编纂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组织问题; 4.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者的培训问题。 四、理论建构的整体思路 首先,回顾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历史,对该类型词典编纂的实践成果和理论研究状况进行评论(词典史和词典批评);第二,创建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科学的分类依据(词典类型理论);第三,研究编纂各个类型汉俄科技术语词典总的方法论原则,包括制订描写不同专业词层的常规方案,分析科技词典词目的来源途径,提出对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的原则要求(词典宏观结构研究);第四,研究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的词条结构,包括条头单位的定义(提供译语对应词)、术语的例证、术语的词源信息等(词典的微观结构研究);第五,研究词典编写中的计算机运用问题,即词典编纂自动化问题。最后,拟对词典编纂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工作安排和词典编者与用户培训等问题进行探讨。 结 语 目前,我国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词典的数量,还是词典的质量都无法与中、俄两国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水准相匹配,都无法满足两国间的科技交流。而缺少明确的、有针对性、适宜操作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理论是编纂该类型词典的严重桎梏。因此,建构起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的理论框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仅仅提出了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理论建构的粗浅想法,该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Герд А.С. Основы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терминографии.Ленинград, 1986. Лейчик В.М.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предмет, методы, структура. Изд.Комкнига, 2006. Марчук Ю.Н. Основы терминографии. Москва:1992. Щерба Л.В. Опыт общей теории лексикографии\\Языковая система и речева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Ленинград:изд. ?Наука?, 1974. 参考文献(续) 陈原。《辞书和信息》。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二十世纪中国词典学论文索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方梦之,2002,近半世纪我国科技翻译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上海翻译》第3期。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 《汉俄科技大词典》(上下卷)。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汉俄科技词典》(单卷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胡明扬、谢自立。《词典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黄建华。《词典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 参考文献(续) 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黄忠廉、 李亚舒。《科学翻译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 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开。《现代辞典学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李尔钢。《现代辞典学》。上海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