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诗歌张力语言学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阮籍诗歌张力语言学分析

阮籍诗歌张力语言学分析   【摘要】阮籍的五言《咏怀诗》,含蓄蕴藉,音逸调远,往往几十个字的一首小诗,千百年来,学者诗人,解说纷纭,各持己见,具有明显的张力。本文力图通过语义、语法、修辞、命题等这些语言学最基本的因素,来探讨阮诗难解,乃至一诗多解极富张力的奥妙所在。   【关键词】阮籍;诗歌张力;语言学   一语义方面   作为语言单位的词语,除了具有理性意义,即概念意义外,往往还具联想意义,即语言的使用者或接受者对所指对象本质属性以外的其它属性的主观联想意义,恰当地选择和运用词语的联想意义,往往能提高表达效果,增加作品的魅力和张力。阮籍《咏怀诗》的多解与难解,往往与其诗中所用的词语具有联想意义有关。如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本诗历来就有写实和刺时两说。认为其为实境描写的,理解的当是词的理性意义,而认为其刺时的,理解的当是词的理性意义,而认为其刺时的,理解则是语言的联想意义,如吕延济以为:“夜中,喻昏乱。”①由夜的黑联想到社会政治的黑,即昏乱也。故对整首诗的解释也由写实变成了寄托。如刘履以为:“此嗣宗忧世道昏乱,无以自适,故托言夜中之时起坐而弹琴也。”②《咏怀诗》中,还常常因其使用一些泛指的词语,而造成诗意的联想与多解。如其十八中的“君子”,十九中的“佳人”,二十三中的“仙者”,三十九中的“壮士”,六十七中的“洪生”等,因其均为泛指,致使古来解者不得不借助逻辑推理或凭其想象,而阐发出种种解释,并且因为对这些关键词解释的不同,而对整首诗意义的解释大相径庭,现举其二十三为例: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六龙服气舆,云盖切天纲。仙者四五人,逍遥宴兰房。寝息一纯和,呼吸成露霜。沭浴丹渊中,照耀日月光。岂安通灵台,游?去高翔。”   对于此诗,方东树以为:“托言仙人不游人间,以比己不甘俗流。”③张畸以为:“以况竹林诸贤也。”④而蒋师沦认为:“仙者四五人,谓司马氏及其用事之人。”⑤因为对“仙者”的理解不同,对整首诗基调主旨的理解也不一样。   这种由于措辞造成的联想还有其它情况,如其十六有:“是同鹑火中,日月正相望。”是时,在此代时间,亦存在明显的分歧。如何焯以为:“此诗正指司马氏废齐王事也……师既定谋而后白于太后,则正日月相望之时。”⑥吴淇以为:“鹑火中云云,则是八月也,日月相望,是十五日也,羁旅之人……安得不俯仰伤怀哉”⑦王阎运则认为:“日月相望,言君臣相争。”③由此可见,对同一词或同一句的不同联想与推理,是造成《咏怀诗》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中反复出现,而其象征意义则不尽相同,亦是使阮诗充满张力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语法角度   从语法角度上讲,有些特殊的句型、结构的运用与选择,也是造成《咏怀诗》张力的重要原因。比如疑问句,如果不是设问或反问,作者是不提供答案的,如其五:   “平时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此诗李周翰评曰:“喻人素有美行于魏,今失路归晋,其于美行尽已丧矣;将如何之何哉?”⑨“失路”之意自是指去魏就晋;刘履以为:“此嗣宗自悔其失身也。”⑩方东树则以为:“此言为人之失与失路同,疑是以已托讽曹爽不可荒淫失道……”○11此外另有意见不同的儿种说法。笔者以为,在当时的环境下,阮籍对一些社会政治现象及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充满矛盾和疑问是必然的,也必定会在诗中有所流露。“失路将如何?”这一问句的运用,是否就表现出了这样一种情绪?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虽知自己所指,但并不说出来,疑问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如其六十二:“平昼整衣冠,思见客与宾。宾客者谁子?倏忽若飞尘。裳衣佩云气,言语究灵神。须臾相背弃,何时见斯人!”   虽然,作者一定知道他所指的宾客是谁,故不道明者,或者因为诗歌本身审美方面的原因,如故意追求一种迷离恍惚的神韵;或者是迫于当时的高压政策,不便指明等。如此,便给读者留下了猜测想象的余地。如蒋师沦认为宾客是指“楚骚人物”○12,曾国藩认为:“此首或指孙登、嵇康之流。”○13黄侃也以为“有述于叔夜,太初之事”○14的可能。虽然此首对“宾客”的理解分歧较少,多数认为是指嵇康,但因作者没有点明,依旧无从定论。   某些句子成分的缺失,或者说省略,也是造成《咏怀诗》张力的原因。如其六十一有“念我平生时,悔恨从此生。”“悔恨”的宾语是什么?是上面提到的“军旅”之事还是“少年学击剑”或是与之相关的别的什么?是陈沆说的“悔所学之无用”,○15还是曾国藩讲的:“念仇敌不在吴蜀而在堂廉之间”○16呢?我们只感觉到其胸中的不平,却难以考定其悔恨之确指。   三修辞手法   阮籍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