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康定更深爱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有比康定更深爱了

没有比康定更深爱了   在中国,或许没有人不知道那首月亮弯弯的传世情歌吧,它缭绕旖旎的旋律,端端溜溜地撩动了多少爱美多情的心灵,使他们对遥远的康定小城滋生无限的向往。世事沧桑,年华更替,但跑马溜溜的山上那朵溜溜的白云,在绵延不绝的吟唱中,以亘古不变的姿势招摇着天籁之美。   女诗人桑丹就出生在康定,那个藏语叫达折多的地方――这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个被情歌映亮的小城,怎会没有诗歌的清音?一片英雄美人代代流传的土地上,注定要盛开前世今生的格桑。桑丹款款而来,她“口含一块幸存的美玉”,“将不能轻易倾吐的献辞”唱给了等待着的故乡,从此,她成为诗人。从此,康定在她的笔下成日地舞着,夜夜地歌着,从锅庄到弦子,从情歌到酒歌,马蹄飞扬长袖如云,醉生梦死处,千年积雪以诗歌的光芒闪耀在高高的贡嘎山巅。桑丹说,“有一种永久的迷梦?有一种永久的苦难或光荣?隔着茫茫岁月?像河水把我照耀”,“那致命的诱惑?足以使我耗尽一生的心血”。   我想象不出桑丹沉醉于诗歌宿命的面容。我至今未能与她有一面之晤,但我多年前就读到她的诗。虽然时下的诗歌每每让人失望,但我读诗总是比读其它更多些。偏执的阅读兴趣使我从堆积如尘的文字中邂逅了写诗的她。我先是发现了她的诗,发现了那种让我心头一亮的色彩和温度。继而才在后面的简介中,看到她是藏人,生长于康定,而今还生活在那里。我对诗人桑丹的了解,从最初到今天,仅此而已。期间,我也认识了一两个来自川地的她的文友,但我无意打听关于她的种种。我只是在每一次听到康定情歌的时候,都会想,哦,桑丹在那里呢。就像想起一个熟人。也许,对一个诗人和她的读者来说,这样的交汇已经足够。虽然,人常说,知人才能论文,但我更愿意从文抵达人。我得承认这是个笨办法,而且,文字有时也会骗人――但诗人桑丹,分明已立在了我的面前。她长袍垂地,环佩叮当,这个美丽的康巴女子,和她的诗句一样真诚,一样鲜活,她轻而易举就掳掠了我绿松石般鲜艳红珊瑚般飘忽的前生。   该是为梦中最真的一次苏醒和守候而写诗的吧,该是为心中最痛的一次告别和领悟而写诗的吧?生长在那样一个情歌之城,哪个女子不渴望一场盛大的相遇,一份恒久的拥有?然而,所有的爱情都有料峭的身影,太多的女人都适合在幻灭中眺望,“往返的路上你孑然一身?你将隐忍命运所赐的悲欢”。于是,到最后的最后,始才懂得,唯有脚下的土地才是最坚实的支撑,唯有身后的跑马山,眼前的雅拉河,才是最忠诚的依傍。懂得“一位河岸的歌者?需要恒久的修炼?才能让喑哑或高亢的声音?承受命运的悲悯?一个康巴女人?需要深重的欢乐和痛苦?才能将自己的一生?满怀大爱大情”。诗人桑丹,在无言的岁月经历了一个女人“一生最完满的悲伤”后,终于于身心深处唱出她创作的最高音:“没有比康定更深的爱了,没有比达折多更浓的情了。”   是的,桑丹与康定密不可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康定山水,这“雪地上唯一的故乡”,便成了她诗歌创作不竭的主题。她肯定没有预料到,文学表达与地域维度的关系会越来越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马尔克斯的马贡多,大江健三郎的北方四国森林,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杜拉斯的湄公河岸,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萧红的呼兰河,以及眼下正在千宠万爱中的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因了这一切,荣格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扎根于大地的人永世长存”,成为卷土重来的新时髦。在所谓“接地气”的热潮中,作家们一哄而上,在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飘忽的“故乡感”中掘地三尺地寻找着故乡。而桑丹,她从来用不着刻意地过分地开采“故乡”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她写或不写,故乡都在那儿,故乡就是她日日经历着的人和事,就是夜夜落在她窗前的月亮弯弯。所以,所有的孤独与悲怆都深植于现实的土地,错杂着生生不息的根系,死亡与痛苦带着民族文化最深刻的烙印,盘旋往复在她的诗笔下。她的创作是有根的,是带着地气的温热的,她从未停留于外在的追求与表现上,而是尽力让诗歌直达内在的诗意,这种诗意是桑丹独创的属于康定山水的,属于更辽阔广大的康巴文化的,同时,它也是属于整个藏民族的深层诗意。这样的诗意,使桑丹的创作毋庸置疑地拥有了和她的故乡相匹配的海拨高标。   这是个喜欢将复杂的文学做简单归类的时代,尤其在30年来的当代诗歌进程中,命名运动风起云涌,什么先锋写作常态写作,什么西部诗歌女性诗歌,什么下半身又什么新红颜。我不知道在遥远的康定小城,在诗歌之外做着一份平凡工作的桑丹,是否会关注这些喧哗与骚动,但我相信,即便关注,她也不会为其所动,为自己的创作如何被命名而苦恼,因为无论是作为“女性诗歌”,还是“西部诗歌”,她知道自己诗歌的内在艺术品质是始终如一的。无论诗经历着怎样与时俱进的浪潮,对桑丹来说,写诗只是让她“优美地绚烂”或转瞬即逝的“花朵,荆棘,还是滴落的水珠”,是“活着的理由之一”。她唯有自甘边缘,潜行修远,以写诗的方式唱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