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蒙古勒津《查玛舞》源流及艺术特色
谈蒙古勒津《查玛舞》源流及艺术特色
摘 要:“查玛舞”是完整的民间舞蹈艺术,蒙古勒津的“查玛舞》既蕴涵了藏族的古朴、刚劲,又融入了蒙古族的粗旷、豪放。
关键词:查玛舞;蒙古勒津民间舞蹈;珍贵的非遗项目;研究价值
“查玛”一词是藏语中的“跳起来”的意思,蒙古贞的“查玛舞”来源于西藏。它传到蒙古勒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查玛舞原是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后来被佛教所运用,成为现今的寺庙舞蹈“查玛舞”。但从查玛舞所反映的内容上看,佛教的主张是“驱除鬼魔、普度众生、人间吉祥”的宗教思想,达到人间太平的目的。
蒙古勒津的“查玛舞”既蕴涵了藏族的古朴、刚劲,又融入了蒙古族的粗旷、豪放。不论内容和形式,都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地方气息,颇受当地民众的喜爱,成为蒙古勒津乃至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蒙古勒津地区喇嘛庙甚多,在兴盛时期差不多每个村屯都有庙宇,有很多寺庙都有查玛会,这是一种传统的聚会活动。蒙古勒津的蒙古族民众和庙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过去有个规定,蒙古勒津地区蒙古族家庭,有二个儿子,一个必须去当喇嘛,而且必须是身体健康、智商高的去当喇嘛。所以蒙古勒津地区最大的寺庙“瑞应寺”,当时喇嘛的人数是“有名的喇嘛三千六,无名的喇嘛赛牛毛”的说法。蒙古族人崇拜喇嘛教,信佛拜佛,每家每户都供奉佛。因此,查玛会便成为蒙古族民众所观赏的、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形式,因而,每逢庙会,人们成群结队去赶庙会,去观看传统的“查玛舞”。在庙会上,人山人海,四方信徒不约而至,八方客商云集于此,使蒙古勒津的“查玛舞”庙会,盛名远扬。
“查玛舞”是形式的总称。它分为两种形式,即:大查玛和小查玛。无论是那一种,角色各有不同,人数也不相同,名称也各有差异。如:瑞应寺(现今佛寺镇)的庙会,第一天称“吉得特波额”(发放装束和道具:刀枪武器),第二天称为“额热格彻”(环绕寺庙舞一周),这个庙会的名称统称为“额日格楞”查玛(查玛舞的名称:藏语),德惠寺(现今王府镇)的庙会称为“勒贺林”查玛(这???小查玛),还有“达拉额贺”查玛(这是大查玛舞),而他本扎兰巴斯营子庙会称为“麦来”查玛(以佛名起的查玛名)。
“查玛舞”的庙会是有固定的日期,蒙古勒津境内(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瑞应寺(佛寺镇)、德惠寺(王府镇)、佑安寺(于寺镇)、二郎庙(沙拉镇)、普安寺(大板镇)、黑帝庙(富荣镇)、巴斯营子庙(阜新镇)等地的寺庙,在解放前均有查玛舞庙会,在农闲季节活动。如:瑞应寺一年内召开四次查玛舞盛会,时间为:正月十四、十五日,二月末的两天,十月十三日,十二月三十一日。德惠寺一年举办两次,时间为:正月十四、十五日,三月十五日。而巴斯营子庙一年召开一次,在每年的七月十四、十五日两天。
大型查玛和小型查玛,都是由参加的人员多少而定。大型查玛舞扮演角色上场表演的有60多人。即:道格西德21人,达拉贺日21人,豪迈2人,额日布海4人,阿斯日2人,玛让子4人,胡兴汗和孩子7人。而小型查玛有21人的,还有15人的。从它的内容上看,查玛舞均反映了一部佛教色彩的故事,实际上它是一部反映佛教意愿的神话舞剧。如:“米勒”查玛舞,其内容反映了两个成精的野鹿,在人间横行霸道,残害生灵,这时出现了两个打猎的老猎手,一个叫查干额布根(白脸老头),一个叫哈日额布根(黑脸老头),二位老猎手带上两条神犬,来猎捉着两个野鹿。经过一番较量,野鹿敌不过两位老人和两条神犬,野鹿为了逃生去求弥勒佛搭救。弥勒佛口念佛经,这两只鹿被佛经教化,表示改恶从善,归顺了佛门。正在这时,两条神犬也赶到,听到弥勒佛的佛经后也归顺了佛门,此时,打猎的两位老人也赶到,听到佛经后也被感化,就这样,一场鹿与狗、猎人的厮杀,以结友相交的形式和好了。这就是佛教的主张,人间太平、和谐共处、吉祥平安之意。
“查玛舞”是完整的民间舞蹈艺术,被佛教运用后,变为寺庙的庙会舞蹈艺术,成为佛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宗教盛会形式。“查玛舞”就像一部完整的舞剧,共十一场,其每场都有每场的内容。情节完整,场面宏大。
“查玛舞”穿的是蟒袍,均有五彩飘带,全身都有串珠和胸前的护心宝镜串联。它所用的乐器是:钹、鼓、喇叭、莽号(长、短)、立鼓、笙、九音锣。音乐有着豪放、粗旷、膘悍、震撼人心的特点。每场的音乐也各不相同。
第一场:斯尔吉木,人物:菩萨一人。主要表现了借用底盘,菩萨向各方神仙撒圣水,降甘霖,把吉祥洒向人间。
第二场:拉哈木,吉祥天母七人。本场反映了吉祥天母出来巡视,在人间寻找妖祸,在巡视时,不慎将所用的骰子丢失。
第三场:阿斯尔,天使二人。体现了天母下令找回骰子,二位天使受命翩翩起舞寻找吉祥天母丢失的骰子骰子。
第四场:高木,文天师五人。本场体现了文天师是最高统帅的地位。五位天师出来查看寻找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