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军舰鸟”飞行趣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首“军舰鸟”飞行趣闻

回首“军舰鸟”飞行趣闻   民间爱好者自行设计制造飞机向来总是争议与赞美并存,困难与乐趣兼备。笔者的父亲吴征(下文简称老吴)是“军舰鸟”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的设计师+制造工人+试飞员,这种身兼数职的有趣行为是分工明确严谨的航空主机厂所里不存在的。记得当初他解释自己的设计初衷时提到几个原因:他年轻时候玩过航模,设计过消防艇,因此总想着结合起来弄成水陆两栖飞机。老百姓经济能力有限,就算制造出最便宜的超轻型飞机还得找到合适的起降场地。既然生活在江南水乡当然就靠水吃水了。超轻型水陆两栖飞机这种机型在国内尚属空白,因此很有挑战性。果然,“军舰鸟”的价值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肯定,成为中国航空史里不算浓墨重彩但也让人耳目一新的一笔   “军舰鸟”这名字是我年幼时为她起的,预示着她水陆两栖的特点。老吴断断续续忙活了12年,从1991年跨进小学开始,一直到高考结束,我亲眼见证了“军舰鸟”终于从一堆层板、钢材、铝管、玻璃布变成了一架实实在在的飞机;那年我考上了父亲向往半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至此,“军舰鸟”终于在2003年开始了她的飞行。那一年正好是人类的航空百年。中国的航空人在那一年为国家交付了“山鹰”和“枭龙”,而那时还是业余航空爱好者的我们也不甘寂寞,放飞自己的“军舰鸟”,献出自己对航空的热情,相信也有推动国家航空发展的意义。   试飞对于私人爱好者来说也是一种很奢侈的活动,因为没有空勤、没有地勤、更没有后勤,缺乏人手的无奈只能逼着全家齐上阵。为了迁就当时还是学生的我,试飞只能在炎热的暑假进行,而那时正是江南最酷热的时节。考虑到“军舰鸟”在水面航行时可能遇到发动机停车的情况,所以还需要自备救援船只。为此,老吴专门北上黑龙江边境市场,买回了俄罗斯产的多气室橡皮船,既而我除了充当试飞时的地勤工作以外,还承担了救援的重任。这段时间不光要张罗试飞还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因为得在郊外呆上十几天。这时候我的母亲担当了后勤大任,每日不辞辛苦的送饭送水,从不耽误。因为没有经验,2003年的试飞营地极其简陋――铁管架成个立方,塑料布和帆布一罩,做了个自制帐篷。2003年夏季热带风暴登陆时,若不是父子两人使出全力拼命拉住,估计早就被吹到九霄云外了。   2003年的试飞是在长江边一片因洪涝而淹没的庄稼地里,经本人划船探查水文情况,平均深度超过60厘米,满足“军舰鸟”漂浮时的吃水要求。但在临下水前,“军舰鸟 ”的发动机在酷热的天气环境下出现了难启动的状况。光发动机调整就煎熬了老吴一周的时间,拉断了很多根用于启动的绳索,最后还是在当地热心村民的摩托车启动液的帮助下顺利起动了“不给力”的发动机――“军舰鸟”终于可以开始水面滑行了!随后的几天,老吴一直在水面滑行,熟悉“军舰鸟”的“脾气”。热情的村民每天都在岸边喊着“飞起来,飞起来……”,但老吴硬是耐得住性子苦练水面驾驶技术,终于在一次波状跳跃中飞离了水面,而此时除了我们一家,岸边没有任何动静,因为围观的人早已被多日枯燥的水上练习磨得失去了耐性。      当时的全机配载和船身设计还不十分合理,因此出现高速滑行时不应有的跳跃即“海豚运动”,难以正常的滑水起飞。老吴练了多日的水上起飞,屡屡在这种打水漂一样的现象中受挫,终于失去耐心。在一次跳跃时,老吴加满油门,完成了“军舰鸟”的首飞,虽然时间仅有20几秒,但这足以让期待这一刻十几年的一家子兴奋到了极点。不过在20几秒后就发生了油路堵塞导致的发动机转速下降直到停车的事故。“军舰鸟”安全迫降到水面,但在飞溅的水花中打伤了螺旋桨。最后父子两人划船一个多小时才把飞机拖回营地――2003年的试飞以小小的成功告终,也以大大的不甘心收场。   2004年,总结了经验教训,我们卷土重来。在过去的一年里,老吴仔细研究了首飞暴露的设计问题,修改了船身底部几何外形,修复了螺旋桨,研究了发动机调整技巧,也为新一轮的试飞做好了更充足的物资准备。上一年的帐篷不但抗风性差,而且在炎炎烈日下变成了一个不透气的蒸笼,呆在里面着实煎熬,因此2004年的营地帐篷打了更多的地桩,添置了几块凉棚,其中有一大块红色的标语布作为飞行时的目视地标。2004年的试飞场地选择了一个偏远地区的水库。水库湖区风景秀丽,最关键的是水质干净,再没有长江流域盛行的血吸虫,不但可以洗澡消暑还可以烧水做饭。因此,尽管南方夏季的气候依旧炎热且风云多变,2004年的营地还是由过去单纯的艰苦变得略带惬意。   经过改进后的“军舰鸟”一改去年的颠簸,在老吴略显生疏的操纵下直冲云霄,巡航高度甚至达到了300米的“高空”。最值得回味的是,在这之前老吴根本没有坐飞机的经历,这时竟然手握操纵杆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飞翔在水天之间,这样美好的感觉确实是极为难得的。在随后的十几天里,老吴与其说是学习飞行还不如说自己一人彻底飞爽了:绕着开阔的水库飞行,一个起落就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