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B读书会第二次活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EB读书会第二次活动

《GEB》读书会第二次活动 学习资料(第二、三章)东方和尚主讲学习指南:第二章的主题是“形式系统”,第三章的主题是“背景和前景”。这两节是全书的知识基础,所以一定要掌握牢固。贫僧在这篇文章中间,会把什么是形式系统,形式系统的意义和局限,以及超越形式系统的可能讲清楚。请读者认真参考本文和教材。此外,我认为学习形式系统的同时,复习一下图灵机的原理正逢其时。附上Jake大人年轻时候写的一篇充满朝气的文章。也请大家潜心阅读,必有好处。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研究形式系统的目的,就是用一种机械化的,程式化的方式来模仿人的思维。这是因为人类的科学是理性发挥的极致,而所谓理性,一般认为就是用固定的,程式化的推理方式,从已知前提推导出未知结果,从而得到新知识的过程。正因为过程固定了,一个人的推理和另外一个人的推理,一定得到同样的结果,就像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2+2都等于4一样。有了这样客观的,坚实的推理体现作为知识的基础,我们才能确信只要根据正确的方法进行推理,所得到的任何一个微小的结果,和最初的根本公理同样坚不可摧。这意味着:知识大厦的每一块砖瓦都是永不磨损的,因此大厦整体也是永恒不灭的。建立永恒的知识大厦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之一,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思潮为止,这种想法一直占据知识界的统治地位。希尔伯特提出形式系统之设想,只是最后一次对这种理想的抒发。但是不久之后,这个美好的理想,就被贤者哥德尔彻底否决了。那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仅用形式系统不可能真正构建知识大厦呢?形式系统的根本局限在何处?人类思维创造了形式系统,但是,人类思维本身同形式系统究竟有什么区别?人类现有的科学水准,在量子计算得到应用之前,还只能制造基于形式系统的图灵机,不能制造超图灵机,这是否意味着AI根本不可能通过图灵测试,达到人类智能的水平?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其本质又是什么?哥德尔定理对于回答这些问题有什么启发?全书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精华尽在于此。学习二、三章的目的,是为了对这些问题产生疑惑,古人说,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如果您现在还不能充满自信地回答这些问题,至少应该充满疑惑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先知:Lewis Carroll但是在正式这两章之前,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对话,也就是所谓的‘二部创意曲’(p57)。对话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是一个逻辑学的先知,在哥德尔之前的一个世纪,卡罗尔就看出来逻辑结构所内含的根本缺陷了,并把它写成了一个小故事,真是微言大义。也正是这个故事中的乌龟和阿基里斯,启发了老侯写出《GEB》来。卡罗尔也是《爱丽丝漫游奇境》《Hunting for Snark》《Jabberwocky》的作者,这些作品都具有深刻哲学内涵和文学素养,把两者融合无间,却以颠三倒四,荒诞不经的方式来表现,所以除了赵元任这样兼具科学、文艺和语言三方面的大师资格者,根本无法翻译,本书中都有提到。把《爱丽丝》等书仅仅看作儿童文学,是很大的误解。贫僧记得小时候看这个书,就觉得意味深长,要等我长大了,才能看懂。艺术家常常能够比科学家看得更远,这是不是因为“理智里没有的,在情感中能够找到”呢?我建议大家有空时候看看原文的《爱丽丝》等书,并对照一下赵元任的翻译,这是学习地道的,学者风格的语言的好办法。美国人现在说的英语太粗俗死板,像机器人,令人生厌。 引子:二部创意曲三段论(拉丁文Modus Ponens,记住这个说法可以显得有学问)分成3步:If P, then Q.P.Therefore, Q但是这个故事却很奇怪的把2和3拆开来,的确,假如1和2合在一起可以推出3,你又可以把这个推理看成新的一步,不妨称为2.1;但是2.1并不是3,2.1只能可以和12合在一起推出3,这样又需要2.2……一直没完没了。需要跨越无穷多个逻辑推理步骤,才能得到最后的结论。这就好象芝诺悖论一样,要跨越无穷多个点,运动有可能。这个故事就说明了,我们平常以为自己是根据三段论来思考的,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思考,都要用到无穷多个三段论,才能“到达”结论。这暗示着,单纯的逻辑推理,并不是思考的全部。先知:侯世达 第二章:数学中的意义和形式本章的核心就是所谓的“形式系统”,目的在于回答这个问题:形式系统是用什么方式把意义和形式结合在一起?其实,我们所能看到的永远只是形式,而意义是我们通过形式“体会”出来的。正如上面的悖论所说明的,形式总是形式,无论它同意义多么类似,多么接近,它总不是意义,把形式看成意义,需要一个跨越。在任何看似严密的推理中都充满着这样的跨越,如果把推理细分,它会变得极其冗长,即便如此,放大了上千倍的推理中间还是包含着无数的微小跨越。什么是形式系统呢?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形式系统就是形式语言加上一个推理规则或转换规则的集合。在数学中的形式系统由以下要素组成:一群有限数量,且可用于建构公式的符号集合。一套文法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