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司的人格与能力文件
(1)不合法。依《合伙企业法》,合伙人应是承担无限责任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公司法》第15条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2)合法。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可以转投资。《公司法》第15条,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 (3)不合法。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其净资产额不得低于人民币6000万;另外,发行公司债券应由股东会作出决议。而A公司净资产仅900万,且董事会无权作决定发行公司债券。参见《证券法》第16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二)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课 后 作 业 1.公司的权利能力有哪些限制 2.公司的人格否认的广义和狭义含义 3.简述公司的人格否认的适用一般情形 4.试述我国公司的人格否认构成要件及缺陷 * * * * 公司因侵权行为致他人受损害时,对受害人负损害赔偿责任。公司赔偿了他人损害后,可视具体情况请求实施侵权行为的公司机关成员作出补偿,但这种补偿在性质上已非民事责任,而是根据公司章程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所承担的一种内部责任。 8.2.1 公司人格的概念和本质 (一)公司人格的概念 公司人格是指公司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公司具有人格即意味着公司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从事经营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我国《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的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可见在我国,公司是法人,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二)公司人格的本质 1.法人拟制说 大陆法,德萨维尼,只要具备意思能力,即为 2.法人实在说 英美法,组织体,具有意思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 3.法人契约说 现代\经济学,公司治理结构的意思自治,日2005年合同公司.“公司契约论”弗兰克H.伊斯特布鲁克:美国第七巡回上诉法院法官,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高级讲师;丹尼尔R.费雪: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商学院法商教授“科斯定理”的公司法版本——评《公司法的经济结构》 。 8.2.2 公司人格要素 (一)独立财产 (二)独立意志 (三)独立责任 8.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8.3.1.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概念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美国称“揭开公司面纱”(lift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 英国称“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德国称“直索责任”,日本称“透视理论”。 )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及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的一种法律制度。公司法:第20、63条。 8.3.2 特征 1、前提,公司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 2、只对特定个案中公司独立人格予以否认,而非对公司法人人格的全面、彻底、永久性的否认,不影响该公司同时并继续的存在。 3、目的为保护债权人利益,性质上属于民事责任,为私法责任。 8.3.3制度价值:人格独立VS人格否认 1、法人、人格、公司,三位一体,形成了公司法人人格制度。 2、公司具有独立法人人格和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是公司的基本法律特征和现代公司制度的根基,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只是一种例外。 3、在适用人格否认时,公司的人格已被破坏,丧失了其应有的独立性,否定其人格不过是对客观事实的揭示和认定。 4、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不是对公司人格独立制度的否定,而是对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维护和完善,是对公司当事人之间利益失衡的一种事后救济。 印度博帕尔惨案 1984年12月2-3日,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发生了世界历史上最悲惨的工业事故。由美国联合碳化公司的印度子公司所拥有的博帕尔化工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惨案,造成直接死亡达2000多人(几年后中毒死亡人数逾4000人),20多万人受害。博帕尔化工厂由联合碳化印度有限公司拥有经营,该公司于1934年依印度法成立,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拥有50.9%的股份。事故发生后,从1984年12月7日由美国律师代表数千名印度人在美国对联合碳化公司提起第一起诉讼开始,到1989年2月印度政府与美国联合碳化公司达成赔偿协议,美国联合碳化公司以赔偿4.7亿美元作为该事故的最后解决方案,印度政府免于追究该公司的其他连带责任。①印度博帕尔工业惨案最初的请求赔偿数额高达31.2亿美元,印度子公司的资产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所以印度政府要求其母公司———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对印度的受害者承担直接的赔偿责任。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