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对道德缺失学生进行德育探究
语文课堂对道德缺失学生进行德育探究 文以载道,文需载道。语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教育者,乃引导人群进化者。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将会引领道德缺失的“问题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促进人群进化,这是语文教师对人类教化最大的功德,对社会安定和谐最大的贡献! 一、语文课堂对的“问题学生”德育的必要性 (一)现代中学生道德缺失的表现 语文课堂还要不要德育,到底怎样对那些道德缺失的学生进行德育,确实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 课堂教学案例:一位高中语文教师讲鲁迅的《药》,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鲁迅通过塑造老栓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当时国民愚昧麻木,不了解革命者是为了穷苦百姓牺牲。老师问:“如果我是那个革命者,你父亲就是老栓,我为你们而死,那你父亲能忍心用我的血为你治病吗?”那个学生回答:“那得看父亲有多爱我,他要是真爱我,他为了我的活命可以不择手段”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心声。这个声音折射出现代中小学生的一种价值取向。 我在28年教育历程中,每一届都有这样的学生。2013年初三毕业生中就有两个学生3年没值过日。去花园除草栽花,问老师干活咋不给钱?他们说最恨的是父母;最烦的是老师!我说:“路上走的陌生人你会烦他们吗?”他们说:“不会。”我说:“因为父母和老师对你们关爱的太多,你们就烦。路上走的人对你们不闻不问,和你们没有关系”。他们都信服的点点头。 在他们心里只要是不合我意的就是敌人。老师、父母不可能总合他们的意。他们就逆反,用很消极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放大生活境遇中的不幸和坎坷、阴暗的一面。这是多么可怕呀!现代中小学生中存在一些自私自我、追求享乐、薄情寡义、不思进取、缺乏社会责任感现象。个别的学生甚至冷酷、霸道无理、心理变态,这就是道德缺失,这是非常严峻的现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探究语文课堂道德缺失生的德育是关系到国民素质、国家兴衰的大课题。 (二)语文课堂对“问题学生”进行德育的必要性 有一组调查数据:孩子教育百分之49%来自家庭,百分之47%来自学校教育。其余4%来自社会,学校教育弱于家庭教育。教育不是万能的,不教育是万万不行的。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和平演变《十条禁令》早已是警钟长鸣,他们虎视眈眈地要侵蚀我们第三代、第四代青少年的灵魂,去搞垮我们的国家。我们做教育的人,能袖手旁观做看客吗? 教师是道德教育的中心人物(威尔逊语)。教育从来就没有也不该排除那些道德缺失的学生,他们更是处在道德饥渴状态,更需要良好道德教育的滋养。 语文课标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学目标,道德缺失生心理的修复,是我们首要的职责。 (三)“问题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成因 造成学生道德缺失,有多种因素: 其一,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父母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 其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电脑网络进入千家万户,色情、枪战、游戏、交友。这些都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孩子们的视线中,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在孩子幼稚心灵中注入不健康因素,久之就养成坏习,家长教师没能及时给与矫正,就形成道德缺失。这种暂时的迷失是假性的,是可以填补矫正的。 其三,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出现留守儿童、单亲孩子,贫困家庭。因缺少父母关爱和良好的学校教育。道德心理没有得到及时、健康的发展。 二、语文课堂对“问题学生”进行德育的探究 1. 结合文本内容,对德育缺失生进行心灵滋养。“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语)。 课堂教学案例:我讲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课时,和学生一起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时,我讲到:“元军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元军统帅逼迫文天祥招降,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我说: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名句的理解。有个学生说:“生命诚可贵。他这样做不值!”我问:“你看过地道战吗?”生答:“看过。”我又问:“假如你就生活在那个时代,日本鬼子烧了你家的房子,杀了你的父母,你会怎么办?”生说:“我会和鬼子拼命的。”“鬼子拿着刺刀那!你会死的!”“那也拼!”“生命诚可贵呀!”那个学生红着脸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我说:人生在世,总有一死,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生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名垂青史!是一种永恒的美德! 这个学生报以认同的掌声!还慷慨陈词:日本鬼子胆敢侵略中国,我也会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保家卫国! 课下自我反思:这是我课堂生成的成功的德育案例。我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及时的纠正了学生自私、自我、狭隘的热爱生命的价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