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加荡”唯美诗人邵洵美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颓加荡”唯美诗人邵洵美辩

“颓加荡”唯美诗人邵洵美辩   摘 要:邵洵美由于早期诗作的感官化、肉化特点在现代文坛颇受争议,然而实际上其早期创作及文学活动都是对西方唯美主义文学的刻意模仿,并未承载多少社会人生及道德内容,且其诗肉感并未流于淫,也不失为诗美中的一种风格。此外,其创作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早期的创作只是其中一部分,不是邵洵美的全部。   关键词:邵洵美;唯美主义;颓荡;个人化   中图分类号:I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003-02   邵洵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惹人争议的便是其作为“颓加荡的唯美诗人”相关的现代新诗创作及诗论,尤其是早期发表的新诗,主要是《天堂和五月》(1926年12月)、《花一般的罪恶》(1928年5月)两个诗集。其诗正如《花一般的罪恶》出版时的广告:“……他的诗格,是轻灵的,娇媚的,浓腻的,妖艳的,香喷的;而又狂纵的,大胆的――什么都说得出来,人家所不能说不敢道的。简直首首是香迷心窍的灵葩,充满着春的气息肉的甜香,包含着诱惑一切的伟大魔力。”化名孙梅僧的批评家在《苦雨》杂志上发表文章说邵洵美的诗叫人看不懂、牵强附会、不道德,并认为邵的诗不美,枉费了“唯美”二字的头衔。不可否认,在其诗中的确堆砌着诸如:灵魂、尸骸、死、地狱等一系列的狰狞恐怖的字眼,更重要的是诗中还充斥着对女体的无限渴望:娟妓、淫娃、处女、乳壕、火、肉等。正是他创造的这样的感官世界,以女人和对女性身体的色情畅想为内容,加上其封建老派贵族的身世背景,在传统的道德指摘批评下,人们由此断定诗人邵洵美是一个不仅在现实中追逐更在诗歌中幻想妓女的人物。邵洵美也因此背上了“颓荡”“下流”“淫诗”的骂名行走。   在当时的语境下,作品遭到恶评固然可以理解。而在思想开放,文艺的道德评价过时的当代语境中,对于邵洵美早期的唯美主义创作及主张则应该给予更多理性客观的阐释,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邵洵美与西方唯美主义结缘的天然因素。海德格尔认为组成阐释者的认知结构的重要一环是“前理解”,即人必然要无可选择地出生和生存于某一文化中,此文化成为其规定性和进行理解的先决条件,人从文化中接受了语言、运用语言的方式和语言所赋予的关于自身和世界认识的知识和局限,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观念、前提和假设。这一切成了历史赋予创作者和阐释者的一种产出性的积极因素。在作为创作者的邵洵美“前理解”中,其出生的贵族背景及早期生活的相对封闭的“贵族区”环境,与西方唯美主义的“颓废”生成背景有着天然相似,早期迷恋西方唯美主义,加之其自小受到的古典传统文学的影响,有着更为纯粹的艺术旨趣,也并没有多少社会、历史、道德的思考和束缚。其早期的唯美主义创作及相关实践,更多个人化趣味甚至“玩票”性质。   第二,被认定为“淫诗”的邵洵美早期诗歌,不能完全以中国传统的道德评价去衡量,应该将其与世界文学中类似现象的比较中来进行理解评价。如波德莱尔被某些人认为是“淫诗”的《恶之花》中的部分诗和惠特曼《草叶集》中的个别篇章尽情地描写性、男女肌体及生殖器,歌颂性、性交和宇宙、大自然的一致性。而邵洵美把宇宙、世界和各种关系两性化,大半也是作者认为两性关系较单纯,正如闻一多在奈尔孙的影响下所说:“严格地讲来,只有男女间恋爱底情感是烈的情感,所以是最高最真的情感。”   如被人诟病较多的《颓加荡的爱》:   啊和这一朵交合了,   又去和那一朵缠绵地厮混;   在这音韵的色彩里,   便如此吓消灭了他的灵魂。   这无非写的是带着几分“颓加荡”特点的男女关系。在道德的层面上,诗人没有表露明显的谴责,但也没肯定、歌颂这种现象。从诗的最后两行中,可以觉察诗人惋惜的心情:在这多种“音韵的色彩里”,“消灭了他的灵魂”,言外之意,是太可惜。   《花一般的罪恶》的《序曲》为我们理解邵洵美诗歌提供了一把钥匙:   我也知道了,天地间什么都有个结束;   最后,树叶的欠伸也破了林中的寂寞。   原是和死一同睡着的;但这须臾的醒,   莫非是色的诱惑,声的怂恿,动的罪恶?   这些摧残的命运,?浊的堕落的灵魂,   像是遗弃的尸骸乱铺在凄凉的地心;   将来溺沉在海洋里给鱼虫去咀嚼吧,   啊,不如当柴炭去燃烧那冰冷的人生。   在诗人看来,他所抒写的,这些“色的诱惑,声的怂恿,动的罪恶”,也是宇宙“须臾的醒”的短暂表现;在冰冷的人生中,不失为一刹那的火,即一瞬间生命的火;它是美丽的,但却是“花一般的罪恶”。邵洵美的《蛇》也是颇被争议的一首,与冯至的同题诗比较,冯诗较雅,邵诗较俗,但都不失为诗美中的一个品种,在当时接受西方文艺思想影响而使其诗另成了一格,一个有着类似“先锋”意义而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的格调。   第三,邵洵美早期的新诗创作是对西方唯美主义的“厚颜模仿”,而这种沉浸于模仿而没有顾及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