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独弦匏琴流传与演变
论独弦匏琴流传与演变 作者简介:余敏,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摘 要:独弦匏琴随着《南诏奉圣乐》之后,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骠国的故地缅甸,丝毫未见其踪影,然而在越南却逐渐显现出独弦匏琴的踪影。独弦匏琴与越南独弦琴在构造方面如出一辙,独弦琴是独弦匏琴在历史长河中洗涤后的结晶,是一件满载京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关键词:独弦匏琴;流传;演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国力最为强盛,经济最为发达,文化艺术在这一时代也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尤其是音乐文化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特点,不仅有中原传统乐舞《燕乐》、《清商》,更有来自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乐舞比如《龟兹伎》、《高丽伎》、《天竺伎》等八部,蛮夷的南诏奉圣乐更是成为唐代民间乐舞的巅峰。唐贞元年间,南诏国国王易牟寻派遣使者向唐朝进献“夷中歌曲”,即以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为主体,再吸取中原地区及东南亚国家音乐的成分,创造出经典的创世佳作,但遗憾的是未能以乐谱方式记载,因此后人无法聆听此创世佳作之风采,通过《旧唐书》在《音乐志》、《骠国传》等历史文献的描述中,对其辉煌的音乐篇章可窥一斑。 尤其是白居易的《白孔六帖》详细记录了骠国乐中独弦匏琴这一乐器的材质、形状等,书中写到“西舍利王雍羌献其国乐至成都,有大匏琴二,复以半匏,皆彩画之,上加铜瓯。以竹为琴,作虺(hui)文横其上,长三尺余,头曲如拱,长二寸,以绦击腹,穿瓯及匏本,可受二升。大弦应太簇,次弦应姑洗。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有四柱如龟兹琵琶,弦应太簇。有小匏琴二,形如大匏琴,长二尺,大弦应南吕,次弦应林钟。”[1] 一、独弦琴的构造 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有四柱,如龟兹琵琶,弦应太簇”,充分表述了独弦琴的构造,由琴体、摇杆和琴弦构成。 (一)琴体 首先,琴体的制造材料,“以斑竹为之,不加饰”琴体以竹子制造,而且是圆形竹筒,不加任何装饰,作为该乐器的共鸣箱。现在的独弦琴琴体除有使用竹制之外,还有使用木质的,有的犹如古筝的底座,较为宽厚,“琴长105厘米,琴首宽12厘米、高8厘米”[2];有的是长方盒状琴体,较窄而薄,十分轻巧,“琴长100厘米,琴头高约6.5厘米、宽约8厘米,尾部高约8 厘米、宽约 12 厘米”[3]。 其次,琴体的花纹样式,“刻木为虺首”中“虺”指古书上说的毒蛇,蛇是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是龙的雏形,推想刻木为虺首,就是雕刻有龙的花纹图案,又称为“龙首独弦琴”,龙象征着尊贵、吉祥、皇权,不仅表现了古代人的一种图腾崇拜,也表现了南诏等属国对于唐朝的顶礼膜拜,归属唐朝的民心。 (二)摇杆 首先,古代的摇杆使用竹片或牛角片制造,尾部呈弧形弓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琴体的龙首,琴弦的另一端则系在连接于琴体并可以摇动的摇杆之上,通过不停的摇晃摇杆,从而使琴弦具有张力,因此摇杆采用竹或牛角这类韧性较好的材料制作,使其具有弹性,易于拉伸,但竹片因容易磨损,所以现在常采用木柄或是金属长条来制作摇杆。 其次,摇杆上还安装扩音器,独弦匏琴,“匏”是葫芦的一种,俗称“瓢葫芦”,使用于乐器中的共鸣器,一般采用半截葫芦安装于摇杆上,作为加大共鸣,扩充音量的作用。 (三)琴弦 首先,琴弦的配置,是以钢丝为琴弦,一端穿过面板或竹筒系于弦轴,另一头系于摇杆上。因为琴弦仅有一根,所以称独弦琴或一弦琴。 其次,独弦琴的琴弦不使用琴码,因为“张弦无轸,以弦系顶”中“轸”指弦乐器上系弦线的小柱,可转动以调节弦的松紧,所以整句话可能表现了琴弦不安放琴码,即不使用琴码来调节或改变琴弦的张力,而是直接将琴弦经琴柱系到琴头木质的龙首,另一头系于摇杆之上。 最后,独弦琴使用琴品,“有四柱,如龟兹琵琶”,琴体上置四个琴柱,这四个琴柱犹如琵琶的琴品一样,是长方形琴柱,能起到相对固定音高的功用性。 从上述结构中,可以看到独弦琴这件古老乐器,其结构虽简单,仅有一根琴弦,但却能演绎精妙绝伦的曲艺。 二、独弦琴的发音原理 (一)三分损益法 独弦琴与其他弦乐器不同之处,是使用泛音演奏,而且发音原理可能是采用先秦时期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的三分损益理论,三分损益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 1.三分损一 一根琴弦在一定的张力下会发出声音,在“空弦”上发出的音为基音,比如这个基音是c(采用音名表示),不论这根琴弦有多长,在它琴弦的二分之一处,即琴弦总长度的一半位置处,总是它基音的高八度c1;“三分损一”其实就是在原长度不变的条件下,均分为三等分,去掉三分之一弦长,然后取总长度的三分之二位置发音,这个位置发出的音高是原基音上方的五度音,即g。 2.三分益一 在上述情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