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文化软实力发展新思考
湖北文化软实力发展新思考 多年前,武汉学者易中天在《读城记》一书中感慨:“正如武汉原本可以成为首都却终于没有当上一样,武汉的学术文化事业也未能领袖群伦。……武汉的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从来没有成为全国的中心,哪怕是‘热点’。”[1]这样的感慨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湖北、武汉的文化人:相比北京、上海,湖北的文艺界为什么给人以“慢半拍”的感觉?虽然,在新时期文学的发轫期,湖北作家常常身手不凡,以高昂的激情、出色的文学才华频频获得各种大奖(如徐迟、祖慰的报告文学和曾卓、白桦、高伐林、熊召政的诗歌以及刘富道、王振武、喻杉、李叔德、姜天民、楚良、映泉的短篇小说都曾经获得全国性大奖),可似乎就是没有形成群体性的重要影响。这样的形势,一直持续到1987年方方、池莉在“新写实小说”的浪潮中格外引人注目,以及1990年代初刘醒龙、邓一光、刘继明,还有1990年代末陈应松的紧紧跟上、接连产生重要影响,才显示了湖北文学的整体实力。就这样,湖北渐渐成为了“文艺大省”。那么,在迈向“文艺强省”的道路上,还需要怎样的新思考?除了领导重视、加大投入、抓精品,同时积极扶持群众性文艺活动这些已经采取的措施外,还需要怎样的新思维? 在此,作者就进一步完善湖北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新思维,提出一些建议,以就教于方家。 关于“灵秀湖北” 众所周知,“灵秀湖北”是湖北省旅游形象的主题口号。湖北号称“千湖之省”,以“灵秀”二字概括,当然准确,但似乎还不足以包容湖北文化的丰厚内涵。可否在“灵秀湖北”之外,再加上“浪漫荆楚”? 湖北是楚文化的故乡。鄂西北的荆山,孕育了楚文化;江汉平原,滋养了楚文化的繁荣。楚庄王在这里成就了霸业,屈原在这里吟出了不朽的诗篇。“不服周”的霸气和天马行空的浪漫诗情,因此成为楚文化精神的核心要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其中有楚人的历史使命感;“惟楚有才”的说法源远流长,昭示了楚人的光荣传统;而《楚辞》“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2],则证明了楚文学的深远影响力。――这是“浪漫荆楚”的历史根基。 湖北还是“三国文化”的故乡之一。“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有七十二回提到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历史典故,都使荆州名扬四海。关公,作为中国的“武圣人”,作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型。“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的故事都何其浪漫!“中国三大关庙”中,就包括了湖北当阳的关陵(另外两座庙为河南洛阳的关林和山西解州关帝庙)。这一切,为湖北的人文旅游提供了天赐机缘。――这是“浪漫荆楚”的又一重要基点。 湖北又有“宗教文化”的大好资源――鄂东黄梅县是禅宗的圣地,有“四祖寺”( 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大师的道场,亦为中国禅宗第一所寺院)、“五祖寺”(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亦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钵之地)天下闻名。鄂西北则有道教名山武当山――那里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是武当拳的发源地,其古建筑群亦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省之内,佛教圣地与道教圣地遥相呼应,海内并不多见。――这也是“浪漫荆楚”的一大景观。 湖北更有“革命文化”的雄厚资源――这里爆发过伟大的辛亥革命,还诞生过鄂豫皖、湘鄂西两大红色根据地。其中,红安县因为涌现出一批共和国将军而赢得“将军县”的美名;洪湖则因为歌剧《洪湖赤卫队》而家喻户晓。革命,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压迫、追求理想社会的浪漫激情;革命,也是改造黑暗社会的强大动力。湖北人在现代革命中建立的丰功伟业,已经成为楚文化复兴的有力证明。――这,不也是“浪漫荆楚”的一大亮点吗? 湖北还是当代教育文化的重镇。湖北新洲古有问津书院,得名于孔子周游列国途中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的典故。书院始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曾孕育自宋至清历朝进士三百八十七名,朱熹、王阳明等大儒在此讲学。到了近代,张之洞督鄂,在大兴实业、大办洋务的运动中,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两湖书院、自强学堂,为“洋务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奠定了湖北现代教育的基础。“在辛亥革命前夕,武汉三镇共有官立各级各类学校128所。规模之大,门类之全,为国内少有。”[3]到了新世纪,“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全球城市排第一,已超百万”[4]。这样的规模充分显示了湖北的文化优势,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惟楚有才”的说法。大学多,大学生就多,青春的气息就浓,浪漫的色彩就艳。武汉的“校园文化”兴旺发达,已成风云际会之势:武汉大学有每年一度的“樱花节”,还有由武汉大学浪淘石文学社从1983年发起、至今已经坚持三十年的“樱花诗赛”,已经成为校园诗人切磋诗艺、比赛诗才的重要园地、全国“校园文化”的知名品牌;与“樱花诗赛”齐名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坚持办了二十九届的“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也一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