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解诗”与《诗经》祛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诗解诗”与《诗经》祛魅

“以诗解诗”与《诗经》祛魅   摘要:两千多年的诗经学历程中,经生注《诗》与理学家说《诗》的结果,使《诗经》逐渐脱离其诗性,而被赋予经学内涵和理学思想,异化为教化工具。《诗》被一代代的诗教“魅影”层层包裹,成为言说政治的载体。基于此,王夫之提出了“以诗解诗”的阐释方法,以诗歌艺术的角度审视《诗经》,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意之美、艺术之美,并以此祛除厚重的《诗经》政治教化之“魅”,从而恢复《诗经》活泼的诗歌生命。“以诗解诗”,不仅是《诗经》研究方法的尝试,亦是推动《诗经》文学阐释进程的动力,在诗经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诗经》;王夫之;诗经学;以诗解诗;祛魅;   中图分类号:l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1?0166?05   古老的《诗经》世代相传,未曾改变她的本色,以恒久不变的鲜活生命姿态面对有因有革的诗??学史。究竟用怎样的方法抖落覆盖在《诗经》之上层累的尘埃与历史风雨的剥蚀,始终是摆在诗经学者面前的问题。明末清初大学者王夫之提出的“以诗解诗”方法,有别于汉学之“以《序》解《诗》”和宋学之“以《诗》解《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以诗解诗”方法的提出   诗经学发展到明代,汉学式微而宋学方兴未艾。而以文学阐释《诗经》似一股潜流涌动,悄然改变着诗经学的发展轨迹。明万时华在《偶笺?序》中“今之君子,知诗之为经,而不知诗之为诗,以敝也”的慨叹,则是这股潮流的代表。其意义在于“诸家虽囿于学识,利钝杂陈,而足破迂儒解经窠 臼”1(79?81)。这是将“《诗》作诗读”1(2)、是“以诗解《诗》”的先声。   王夫之既不满宋学家“滞于文句而伤于理”的说诗法2(131),也反对汉学经生“兴观群怨”的牵强附会。他厌恶朱熹不惜“割裂古文”的做法2(167),痛诋妄加臆断的 “俗目”之人“见其叶落、日沉、独鹤、昏鸦之语,辄妄臆其有国君危、贤人隐、奸邪盛之意” 的附会3(1019)。   他认为,诗是《诗经》的根本属性。“陶冶性情,别有风旨”是“诗”与“非诗”的本质区别4(807)。 “《诗》”“不可以典册、简牍、训诂之学与焉也”4(807)。《诗》是陶冶性情之作,故不可为实用文体;亦不可与学术齐观。他在《诗绎》中提出了“以诗解《诗》”的阐释方法:   句绝而语不绝,韵变而意不变,此诗家必不容昧之几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降者,玄鸟降也,句可绝而语未终也。“薄污我私,薄?我衣。害?害否,归宁父母。”意相承而韵移也。尽古今作者,未有不率繇乎此;不然,气绝神散,如断蛇剖瓜矣。近有吴中顾梦麟者,以帖括塾师之识说诗,遇转则割裂,别立一意。不以诗解诗,而以学究之陋解诗,令古人雅度微言,不相比附。陋于学诗,其弊必至于此。4(811?812)   船山诗经学之“以诗解诗”包括狭义的《诗》和广义的“诗”。此外,“以诗解诗”是分属于不同范畴的诗学命题,即诗论和方法论。它是王夫之阐释《诗经》所用的重要方法,也是王夫之诗经学的一大诗学原则。本文旨在探讨作为方法论的“以诗解诗”。   “以诗解诗”,既汲取了明代文学说《诗》的成果,也有创新。对诗经学的发展,具有指示门径、开辟新路的意义。   二、“以诗解诗”方法的运用   王夫之“以诗解诗”的运用,即以诗歌的眼光阐释《诗经》,其命意在于突出《诗经》诗歌的本体意义。   经学视域下,对《诗经》文学性的研究,总是徘徊两端。或望《诗》兴叹,力不从心;或恣意阐释,过犹不及。这些未若王夫之目光之透辟与见解之深刻,他对《诗经》的文学阐释,着眼于对诗意的整体体会与通过“涵泳”法而会意,具体如下。   (一) 句绝而语联,韵转而意通――对诗意的整体理解   “意”居文学的主位,诗以意为主。王夫之就诗歌之“意”有着卓越的见解: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宋人论诗,句句求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处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5(819)   “意”是文学的主脑,“意”是统摄诗歌的灵魂。有“意”之诗,灵动活泼,诗情饱满。否则,求绮丽之辞,摘古人之句,虽华美却不关情,如此浅陋狭窄的作诗套路,最终因困于死板的诗法,小气逼仄,鲜有好诗。   讲究韵律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质,古典诗歌,除近体诗(绝律诗)要求一韵到底、严格对仗等规则外,其他古体诗(古风)可自由换韵,并无定法。但换韵必须遵循保持诗意贯通的诗学规则,韵转而意不转,这是古诗之法。王夫之所谓“句绝而语不绝,韵变而意不变”正是此意。“古诗及歌行换韵者,必须韵、意不双转。”5(823)因此,韵移而意相承,这是诗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