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红河州苗族“踩花山”基本形式.docVIP

简述红河州苗族“踩花山”基本形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述红河州苗族“踩花山”基本形式

简述红河州苗族“踩花山”基本形式   摘 要:“踩花山”作为苗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历来就受到红河州苗族的高度重视,通常在节前半个月左右,主办人就会在村子附近选好花山场,立好花杆,恭候节日的到来。在节日期间,人们用祭祀、歌舞、竞技、贸易活动来缅怀祖先;祈福平安、丰收;展现健康、勇敢;寻找爱情和美好生活。   关键词:红河州;苗族;“踩花山”   红河州苗族“踩花山”节日是以红河州苗族独具特色的方式体现着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形式内容上主要有祭祀、歌舞、竞技、贸易活动,以及在整个节日中所呈现出来的饮食、服饰等可视的外在表现形式,并通过这些外在形式内容折射出本民族内在的精神文化,继而再引发人们对其继承情况的思考。节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会是“空穴来风”,更不会是多余的。毫无意义的活动成分是经不起历史的淘洗的,留下来的都应是被本民族,被时代所认可的。因此,我们将在“踩花山”节日的呈现中体会到红河州苗族的性格特征;感受到红河州苗族的民族精神支柱;欣赏到红河州苗族的文化画卷。   1 祭祀活动   即要“踩花山”,就要先立花杆。花杆不仅是花山的主要标志,也是节日中祭祀活动的主要载体。它主要集中在节前的“立花杆”、仪式开始时的“拜祭花杆”两个环节中。节日的主办者在仪式举办之前要进山选伐花杆,“花杆通常用杉树或松木做成,高约30米,刮去树皮抹上一层植物油,然后竖于选好的花山场中心。”主办人选好花杆用树,在砍树前进行第一次祭祀:主办人在树前跪求,向大树说明来意,并向其焚香敬献方能砍倒大树。能作为花杆的树在苗家看来是有灵性的,正因为这样,花杆才有庇佑苗家儿女的功能。正月初二“踩花山”节日开始前,举行第二次祭祀活动。为了纪念蒙子酉为战争牺牲的儿女们,主办人会带领着九名男青年八名女青年一边环绕花杆,一边念祭祀词:子酉是我祖,长江是我源。千年迁徙苦,安身在南边。而今逢盛世,苗胞喜相连。今日祭花杆,先祭我祖先。降福又庇佑,康乐满人间。苗家多豪杰,历代皆有颂。弯弓射日月,降虎南山中。长刀抗敌酋,强弩立奇功。花杆示青史,留存万人胸。龙行雨,在长天,田公地母听我言,今日焚香又敬酒,明日圆我心中愿。风调雨又顺,击鼓庆丰年。最后,在花杆底下把祭祀的公鸡杀死,鸡血、鸡毛涂于花杆上,用这样的方式对花杆进行祭祀。在此我们可以将花杆看作是“踩花山”节日中的“节徽”,祭祀花杆寄托着苗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歌舞活动   苗族能歌善舞,“踩花山”节日成为他们尽情展示的一个平台。唱歌、跳舞、演奏民间乐器是“踩花山”节日中最常见的歌舞活动。唱歌有独唱和对歌两种形式,它们都有固定的调子和歌词,现在以情歌为主。在“踩花山”过程中,有的咪多(伙子)边看表演边暗中物色自己对歌的对象,有的咪多压根就是来寻找自己心仪的咪彩(姑娘)的。当他们物色好对象后就会向咪彩靠拢,打开伞把咪彩遮住。如果咪彩对咪多同样有好感,那么对歌也就开始了。第一次见面他们会以《初识歌》作为对歌的开始,咪多唱到“怎么今年你要像你的妈妈一朵花刚开出,你要使四方伙子们的心儿疼;怎么今年你要像你的妈妈一朵花开得鲜,给我郎哥儿把你念得整天整夜……”,咪彩回唱到“天呀不知名的郎哥呀小郎哥……你心疼不如我心疼,你伤心不如我伤心;你心疼我知道,我心疼你不知晓……”。两人在对歌时,旁边往往会有一群兄弟、姐妹助阵,还会有很多看热闹的人在周围助兴。如果在对歌时两人情投意和就可以此订终生。苗族传统的音乐、舞蹈都与芦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云南,反映古代滇文化的石寨山铜鼓上,刻有一人吹芦笙,三人摆手的画面。云南苗族居住较为集中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出土的开化铜鼓上,也绘有吹笙跳舞的羽人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芦笙与苗族文化的渊源。芦笙舞,是边吹芦笙边舞蹈。一个芦笙舞是由固定的套路组成的。在“踩花山”节日中芦笙舞是最具苗族特色的活动,它分为表演式: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比赛式:两人边吹芦笙边踢蹬,被踢倒的一方被淘汰。除此之外,“外来”音乐、舞蹈的元素逐渐在苗族舞蹈中得以体现。现在的苗族“踩花山”节日在舞蹈方面已慢慢和时代接轨了。唱歌、舞蹈、民族乐器都是很普遍的民俗文化事象,在很多少数民族节日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它是男女青年相互认识、了解,并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情的一个交际活动。在“踩花山”节日中,苗族青年男女也是通过这些互动形式来增进了解,交流感情。   3 竞技活动   爬花杆、射弩、打鸡毛毽是“踩花山”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斗牛、赛马等活动示主办人的实力、地理环境而定,近些年篮球比赛也进入到了竞技比赛的行列。其中爬花杆、射弩是“踩花山”节日中最主要、最具特色的部分,从“蒙子酉大战皇帝”的传说中我们知道爬花杆挂旗的人是整个战争获得胜利的关键。射弩展现了苗家男子的战斗力,它也是战争取胜的一个主要因素。爬花杆、射弩被继承下来,实际上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