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亚圣雄辩之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亚圣雄辩之言

《孟子》亚圣雄辩之言   初识经典   孟子,名轲,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孟子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不但理论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深入品评   《孟子》是一部对话体的散文著作,它既不同于《论语》的简练含蓄,从容不迫,也有别于《墨子》的长于说理而缺乏文采。从而,形成了自己突出的特点:高屋建瓴,锐气逼人,酣畅雄肆,喷薄有力。   长于论辩,辞锋犀利,是《孟子》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孟子自己就曾说:“予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好辩”确为孟子的特色,而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的。那时,政治斗争激烈,各派学说蜂起。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就不能不与各类思想和学派交锋。《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就典型地体现了孟子长于论辩的特色。《孟子》中的这一名篇,充分表现了灵活善辩的特点。孟子善于把握论辩对方的心理,采取迂回包围、引人入毅的方法,层层设问,步步紧逼,使对方俯首就范。故文章写得跌宕多姿,曲折而有气势,极富雄辩色彩和鼓动力量。   《孟子》散文的另一特点是气势性。这与孟子的个人修养有很大的关系。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按孟子所说,这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孟子善养其“浩然之气”,故其为人有强烈的自信、坚毅的个性和激越的感情,发而为文,毫无气馁口呐之态,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笔挟感情,具有一种大气磅礴、不可阻挡之势,有纵横家之风。   《孟子》文章还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来说明事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例如《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作者用熊掌与鱼作比喻,以“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引人入胜。《孟子》还常常以事为喻,这些事例,完整生动,成为设想新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寓言。例如《公孙丑上》“宋人有阂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章,用“揠苗助长”寓言告诉人们,办任何事情必须合乎客观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全篇仅寥寥数十字,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要说明的抽象道理讲得清清楚楚。   总之,《孟子》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深为后代散文家推崇。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询说:“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chán)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名篇选读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①,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②,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释】   ①比(bì):及,至。 反:同“返”。   ②士师:古代的司法官。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道:“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   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假若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样办呢?”   王说:“撤掉他!”   孟子说:“假若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该怎样办呢?”   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③有之。”   曰:“臣弑④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⑤矣,未闻弑君也。”   【注释】   ①汤放桀:汤,殷商的开国之君。据古代传说,夏桀暴虐,汤兴兵讨伐他,把桀流放到南巢(据旧日志书,今安徽巢县东北五里的居巢故城有其遗迹)。   ②武王伐纣:商纣王无道,周武王捧着文王的木主兴兵讨伐,纣王大败,自焚而死。   ③传(zhuàn):传记。   ④弑:杀死。后文的“诛”字也有杀死的意思,但这两个词用法不同。臣下无理地杀死君主、儿女杀死父母都用“弑”字,合乎正义地讨杀罪犯便用“诛”字。   ⑤一夫纣:即“独夫纣”的意思。“独夫”和“一夫”都是失掉了群众,成为孤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