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蒹葭》人生哲学意蕴
《诗经·蒹葭》人生哲学意蕴 摘要:《诗经?秦风?蒹葭》以其独特的意象呈现出主题的多义性与复杂性,其中不乏对人生美好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也揭示出人生永远处于“在水一方”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困境。目标的意义在于它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过程,而目标的实现过程则是人格的自我完善,精神不断超越的生命成长方式。 关键词:《诗经?蒹葭》;人生哲学;执着;超越 中图分类号:I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36-02 《诗经?蒹葭》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吟唱着,正是《蒹葭》的独特性使千年之后的人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其中蕴含着人生永恒的难题:理想的美妙与现实的残酷,人生重在过程而非结果,人生的幸福有赖于对现实痛苦的超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现实的执着与对痛苦的超越。以下从理想与现实、过程与结果、执着与超越三个方面探讨《诗经?蒹葭》所蕴含的人生的哲学意蕴。关于《诗经?蒹葭》的主旨一直众说纷纭,历史上有美刺说、求贤说、爱情说等。《毛诗序》中说:“《蒹葭》,刺襄公也”劝其遵循周礼。“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如果顺从周礼,就“宛在水中央”。招贤说:“贤者隐居水滨,人慕而思见之。”爱情说则认为伊人是诗人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宋代朱熹《诗集传》中说:“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傅斯年《诗经讲义稿》称:“此亦相爱者之词。辛稼轩《元夕词》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此诗情景同。”《蒹葭》一诗主题的多义性恰恰说明这首诗主题的复杂性,正好显示这首诗的多重象征意蕴。追寻“伊人”已经超越了单一的指称,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真、善、美的化身,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的象征性。 一、理想的美妙与现实的残酷 “伊人”在整首诗中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妙存在。伊人的最大特性是不确定性,她若隐若现,飘忽不定,使诗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上下求索,终不可得,因此诗人陷入难以割舍又追寻不到的痛苦中,难以自拔。“伊人”是诗人朝思暮想的理想境界,但“伊人”却居处不定,时而在“水一方”,时而在“水之湄”,时而在“水之?”,但无论在哪里,“伊人”都与主人公之间有着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她始终处在彼岸,难以企及。这正如同理想永远在现实的彼岸。它是那样唯美、缥缈,“伊人”在诗人心中是完美的,但这种美究竟是怎样一种美,诗中却并未言明,这种模糊的影像,且来去不定,飘忽难测,让人怀疑她是否真实存在,然而有一点我们是可以确定的,她是诗人心中至善至美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目标和人生境界。因此尽管伊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但它恰恰给人力量与勇气。尽管“伊人”如此完美,但追寻“伊人”的过程却无比艰辛,这种过程的艰辛与目标的唯美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主观感觉上给人一种残酷感,这种残酷来源于几个方面:第一,客观上追寻“伊人”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追寻者与“伊人”之间永远有一条河流阻隔,如果说“伊人”象征着追寻目标,那么“河水”就象征着追寻过程中的种种阻隔、障碍,只要有所追求,而目标又可望不可即,在追寻的过程中遇到种种阻碍,那么这种“在水一方”的人生困境便引人无限共鸣。“伊人”永远存在于河水的彼岸,距离恰恰是伊人给人无限魅力、爱慕与向往的动力。如若理想的人生境界与现实生活融合为一体,道路的漫长与艰辛,我们从追寻时间的不断推移、地点的不断转换就可知追寻道路的漫长与艰辛。从“蒹葭苍苍”到“蒹葭萋萋”再到“蒹葭采采”,时间推移过程即暗含了追寻过程的漫长。第二,“伊人”的不确定形成了追寻的精神困境。“伊人”是整首诗最为灵动的形象,“伊人”的唯美源于不确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方位的不确定与形象的不具体。从整首诗“伊人”方位的不断变化,从诗人追寻“伊人”的脚步可以探寻一二。时而“在水一方”,时而“在水之湄”,时而“在水之?”,忽而“宛在水中央”,忽而“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这种方位上的不确定使得追寻者无从确定伊人的态度,不免产生失落与惆怅,这之中有迟疑,有隐忧,追寻的结果有无可能得以实现,这是追寻伊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困境,对追寻结果的怀疑进而怀疑追寻过程的意义与价值,内心的迷茫不言而喻。其次伊人形象的不具体,伊人在整首诗中是一个美好的象征,但对其描述唯有“在水一方”。她具体的相貌、身份,我们都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她是至善至美、可望不可即的追寻对象。再加之她飘忽不定,来去无踪影,让人怀疑她是否真实存在。倘若追寻对象的存在与否都成为怀疑的对象,那么追寻的过程的意义附着就成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二、目标与过程、执着与超越 “伊人”尽管飘忽难测、可望而不可求,让追寻者陷入到难以割舍又追求不到的痛苦境地,但她依然时时“宛在”眼前,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