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算法对比与改进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算法对比与改进 摘要: 从工程实际出发,对刘吉福和周亦涛土拱效应算法中土压力系数取值进行了改进,进而得到了桩土应力比的改进算法。改进后的刘吉福算法和周亦涛算法得到的桩土应力比均随土压力组合系数增加而减小,随桩间距增加而减小,随桩土差异沉降增加而增加;改进后的周亦涛算法更加接近实测值,且是偏于安全。因此本文的研究为桩承式路堤设计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Abstract: Consider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it improved the coefficient of earth pressure of Liujifus and Zhouyitaos calculating method of soil arching effect arching effect, and the formula of pile-soil stress ratio is deduced. Improved pile-soil stress ratio coefficient will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mproved coefficient of earth pressure and the pile space wil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between piles and soil. The theoretical value by improved Zhouyitaos formula of pile-soil stress ratio is extraordinary close to observation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and is inclined to safe. So the research result put forward an useful reference to design of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s. 关键词: 土拱效应;桩承式路堤;土压力系数;桩土应力比 Key words: soil arching effect;pile-supported embankment;coefficient of earth pressure;pile-soil stress ratio 中图分类号:TU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084-02 0 引言 桩承式路堤在公路、铁路软基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大小直接影响桩土应力比的大小,而目前土拱效应分析有平面土拱效应分析和三维土拱效应分析。Terzaghi[1]和Hewlett[2]通过试验验证了土拱效应的存在,并分别对平面土拱效应和三维土拱效应进行了分析;刘吉福[3]、谭慧明等[4]、周亦涛[5]等分析了桩承式路堤中路堤的平面土拱效应。这些算法中刘吉福算法和周亦涛算法比较实用,但周亦涛算法比较简单,而刘吉福算法比较复杂(要求解超越方程)。 平面土拱效应计算中的土压力系数均采用主动土压力系数[1,3-5],但路堤实际是处在工作状态且未达到极限主动状态,因此土压力系数应该是介于主动土压力系数和静止土压力系数之间的。本文将对路堤土拱效应的刘吉福算法和周亦涛算法中的土压力系数就行改进,以求更加真实地反应路堤的土拱效应。 1 土拱效应的计算 1.1 土拱效应的刘吉福算法 刘吉福对桩承式路堤平面土拱效应的进行了分析,在假定内外土柱界面摩擦力与内土柱的竖向应力成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得到h≥he时的桩土应力比[3]: n=■(1) 式(1)中 n为桩顶平面处的桩土应力比;m为置换率,当等边三角形布置桩时,m=(d/1.05l)2,当正方形布置桩时,m=(d/1.128l)2 [7];d为桩体直径,m;f为内外土柱界面摩擦系数,f=tan?渍;?渍为填土的内摩擦角,°;K为土压力系数;h为路堤高度,m;he路堤等沉面高度,m;l为桩间距,m;?渍为填土的内摩擦角,°。 式(1)中的路堤等沉面高度由下式超越方程计算[3]: Δs=■(e■-1)-■(2) 式(2)中 Δs为桩顶与桩间土表面的沉降差,m;?酌为路堤填土容重,kN/m3;E为路堤填土的压缩模量,kPa。 1.2 土拱效应的周亦涛算法 周亦涛和俞缙在假定内外土柱界面摩擦力在路堤等沉面高度内呈线性分布且最大值在桩顶处的基础上,分析了桩承式路堤平面土拱效应,得到h≥he时的桩土应力比[5]: n=■(3) 式(3)中的路堤等沉面高度由下式计算[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