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蒋介石出行消费水准
蒋介石出行消费水准 1939年10月蒋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后,到过峨眉山、剑阁等一些地方视察,其中1940年4月25日便到过灌县(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和青城山,当时,建设厅为蒋氏夫妇在青城山上造了一座小别墅,蒋介石一行到访时,尚未完工,未得入住。当年7月,别墅告竣,蒋介石夫妇闻讯赶来,住了几天,未再留下详细记录。 1943年5月1日-2日,蒋介石一行再次游览灌县青城山,虽然地方志里并无记载,但庆幸的是,这次出行,在“雅安四川档案馆全宗号三五、卷宗号一七一一”里,竟然留下了一张“总裁莅灌费用开支明细表”。根据这张“明细表”,可以一窥这趟出行的花费情况和消费水准: 在灌县当天,为修建灌县福星桥捐款5万元;捐助灌县二王庙(纪念开凿都江堰工程的李冰父子)5000元法币;奖赏保安团、警察局、防护团各5000、2000、1000元。 在准备晚餐时,购买毛巾帕(代餐帕用)12张,每张60元,共720元;购灵岩山珍眉绿茶1斤,600元;购茅亭龙井茶半斤,200元。 晚餐开支包括,陪同的川康各将领和同来的客人开了3桌上席,这3桌席是向成都的陈钰厨房订包。当晚蒋在灌县包租了两种等级的客房共20间,合计780元,支付小费60元。第二天早晨,蒋介石和副官卫士司机计开7桌,其中中等席3桌,每桌700元,中等便菜4桌,每桌350元。吃过早饭,蒋介石一行抵达青城山,上山是坐轿,一共雇佣了四人轿7乘,三人轿18乘,二人轿30乘,轿夫一共118人,每人工资50元,另外赏给2000元。 中午是在青城山上用餐,除了蒋介石的随从,还有川康各将领及其随侍。中席开了6桌,便菜开了10桌,保安队、警察局、防护团,卫兵、司机等等,又开了16桌。饭后蒋又购买青城山当地特产芽茶、雪山大豆共计15282元。最后又为总裁侍卫临时添开便菜一桌,645元。 据中央银行灌县分行的明细账单记载,蒋介石一行在灌县青城山的上述全部以上花销,一共是123467元法币。 按照当时米价每石400斤售价2783元法币计算,则123467元法币可以购买大米44.36石,折合17746斤,以今年当地大米价格折算,大约相当于40816元人民币。 不过,在这123467元法币的开支中,有三项开支不全属于个人花费。一是捐助修筑桥梁的5万元法币,占去40%;二是捐助二王庙的5000元,含有维护地方文化设施的性质,占总开支的5.7%;三是打赏下层兵丁和轿夫,花去10000元法币,占总开支的7.1%,其中的8000元用于奖赏安保人员,作为国家元首,应该说是必要开支。这三种混杂公共支出和个人恩惠性质的开支,占到50%以上。除此之外,蒋介石此行的另一大开支,是餐饮和购物。 餐饮一项,合计花费43465元法币(含捐、赏,合人民币14368元),其中纸烟为9190元法币,酒类为7960元法币。烟酒两项,合计占餐费额度约40%。这种烟酒占比,与现在的宴席相比,基本没什么变化。 在这张明细表中,还可以知道茅台酒当时的价格为每瓶700元法币,相当于大米100斤,以现在的价格计算,约为人民币230元,比照当时渝绍酒1斤40元法币(合人民币13元),曲酒1斤56元法币(合人民币21元),的确算是顶级酒类。从一次宴会喝掉10瓶茅台来看,不管是国民党官场,还是共产党官场,对茅台酒的偏好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个中原因,值得历史学者和文化学者深究。 不过如此吃喝,却与蒋介石本人提倡的“新生活运动”完全背道而驰,更与蒋氏本人常以滴酒不沾、生活严谨简朴的公众形象示人相去甚远,个中原因何在?或者蒋氏的新生活运动只能约束陪都民众生活和嫡系,对于地方势力,不一定能够有所约束。地方势力似乎也懒得做面子功夫,可以想见的一个场景是,蒋不时向各位部属举杯示意,这些出身三教九流的部属似乎并没有太多诚惶诚恐,也没有学生遇到校长的尊卑等级观念,而是红光满面,觥筹交错…… 此外,还可以从这张消费明细中看出劳动力价格的巨大变化。1943年5月,蒋介石一行所使用的轿夫,每人获得工钱50元法币,加上赏钱,可购买9.63斤大米,折合人民币22元,两个人合计为44元,参照酒与茶叶溢价5倍,则相当于今天220元人民币;前些时候,青城山的滑杆收费标准为:抬上抬下,总计460元人民币。换言之,经过70年之后,劳动力绝对价格上涨了10倍有余,而相对高档白酒和高档茶叶,价格上涨了2倍,说明中国的劳动力更值钱了。 不过对这张“开支明细表”,也有一些不同解读,最大的争议是时间。笔者至少发现有两篇文章认为,这一账目记载的是1940年四五月间的事情,笔者虽然没有见过原始档案,但是通过其他材料和比价换算,认为应该是1943年5月的账目,原因在于: 首先,在《都江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和《四川近代物价史料》中,注明的结账日期都是“民国三十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