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柯勒律治《古舟子咏》中生态观
浅析柯勒律治《古舟子咏》中生态观 作者简介:徐伟伟,河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摘 要:全球化范围内涌现出的严峻棘手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使生态保护意识与生态平衡意识深入到研究者与政客的思维。然而,生态观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重新审视大家的经典作品,其中很多可以体现出生态观的剪影。本文,通过分析柯勒律治经典作品《古舟子咏》,揭示诗中所体现出的生态观发展中的三种意识形态:“自觉生态主义”;“万物一体说”与“异化说”;“人类中心主义”,并为生态观的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古舟子咏;自觉生态主义;万物一体说与异化说;人类中心主义 一,生态观的简介 基本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观认为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均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错误操控而致。生态观大体可以分为三大流派:狭义的生态主义、环境保护理论以及生态实用主义。虽然这三大流派之间在某些观点上持不同意见,但他们都一致认同各类环境问题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且,单纯的技术手段不能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政策手段的发挥是不可或缺的。根据生态观,自然对于人类有着两面性:粗野性――自然对于人类是难以驾驭,难以驯服的;与实用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如果一味的向自然无止尽的索取而不尊重和保护自然,自然终将报复人类,人类也必然自食恶果。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生态保护意识以及生态平衡意识。然而,人类生态观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些阶段而渐渐成熟和全面起来的。 二,《古舟子咏》的简介 《古舟子咏》是柯勒律治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最为经典和“最为辉煌”的作品,同时被视为“独一无二”的珍品。柯勒律治创作《古舟子咏》的素材源于其一个朋友的两个支离的梦境,但诗人凭借其天马行空的高超与丰富的想象力充实了素材,进而写成了经典。诗人营造了一种玄幻超自然并且带有一丝恐怖的气氛,通过一个老水手讲述了一段罪与罚的故事。诗歌语言精妙朴素,但极具感染力。通过这次罪与罚的航海经历,这位老水手感悟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制约。该诗也由此揭示了生态观发展中的一些阶段性的意识,并为生态观的发展做出了一些启示。 三,《古舟子咏》体现的生态观 《古舟子咏》讲述了一个老水手波折的航行经历。旅程的开始,伴随着送行人们的欢呼,这将是一次与往常无异的航行。最初的航行很平常,天阳东升西落,无一丝异样。老水手的故事是如此的无奇和平常,以至于他的倾听者都没有被故事吸引而猜想起婚礼的场景并急于走掉。然而,在一片祥和中,忽然狂风大作,云雾弥漫。到处都是冰,形势不容乐观。过了一会儿,飞来了一只“信天翁”,它就好像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带着上帝的祝福来拯救船员们。顿时坚冰立破,船顺利向前航行。这一切的描述都显示出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态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良好相处。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浪漫主义诗人崇拜自然,歌颂自然,追求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与自然进行灵魂的交流的必然选择。浪漫主义诗人骨子里是具备生态观的思想的,所以他们在创作时,便潜意识中携带有自觉生态主义。这是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质,柯勒律治也不例外。 “信天翁”的出现,给船员们带来了好运。但是,这位老水手却亲手射杀了这位“虔诚的基督徒”。老水手射杀这只鸟的原因,诗人并没有作解释。但是这种行为明显得体现出老水手对生命的不尊重和蔑视。水手们也开始咒骂老水手不该杀死带来好运的“信天翁”。但天气突然转好,艳阳高照。船员们于是收起了咒骂,开始赞同老水手杀了带来迷雾的“信天翁”。通过这段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当时船员的完全不坚定的生态观。他们对自然地态度完全取决于自然是否是有利于他们的利益。他们的生态观是以自身利益为主导的,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生态观是不坚定的,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是对自然的不尊重。在这种人类至上的生态观指导下,人类和自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在老水手射杀了这只“信天翁”后,船员的厄运便接踵而至。到处都是海水,但是可饮用的淡水却一滴都没有。大海全都腐烂了。诗人通过这些描写,细致展示了人类和自然在“和谐”后的“分离”。这种“分离”是可怕的,是灾难性的。船员们相继死去,甲板上横躺着一具一具的尸体。在这时,老水手想到了祈祷来赎罪,但是无果。更可怕的是,就连尸体都开始咒骂老水手。这种咒骂和先前的赞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烘托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生态观的不稳定性。但是后来,老水手看到了漂亮的水蛇在水中嬉戏。这时他亲眼看到了自然的美丽,并由衷的欣赏自然带来的美好。这是人类和自然地第二次“和谐”。人类开始意识到自然的美好以及其他物种生命的可贵。这时,上帝也原谅了老水手的罪,老水手开始祈祷。至此,通过老水手的航行经历,我们看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和谐――分离――和谐”。和谐体现了“万物统一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