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格里特·凡·洪特霍斯特《晚餐会》
浅析格里特·凡·洪特霍斯特《晚餐会》 摘 要:光是鼓励我们生命得以延续的能量,光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认识生命。而巴洛克时期的画家则用光和画笔在画布上探究人性,一束神秘的巴洛克之光洒在画面上,让人肃然起敬,也令人深感好奇,究竟是什么特殊条件产生这富有时代性的画法?是金灿灿的财富?是画家们天赋异品的绘画技巧?还是充满戏剧性的时代追求?本文通过分析格里特?凡?洪特霍斯特的《晚餐会》的细节去探究神秘的巴洛克。 关键词:巴洛克;格里特?凡?洪特霍斯特;晚餐会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85-01 金灿灿的烛光和黑暗记录着有那么一段人们狂欢的时期。如果问生命可以任意妄为,人最想得到什么呢?享之不尽的财富、美丽的外表、满桌的美食或者是令人惊奇的才能?在那段令人欢呼的时期,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享受着胜利的果实和财富给予的一切,这就是17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 17世纪是荷兰因为发达的海上贸易也被成为“海上马车夫”。富足的生活导致当时油画的主题多是记录人们奢侈欢乐的生活,人们每天的纸醉金迷,沉溺在金钱带来的欢乐,画家一笔一笔记录了各种人的生活形态。 在构图上,格里特?凡?洪特霍斯特的《晚餐会》中画面中采用了餐桌前常用的圆环式构图,这构图形式和格里特的《晚餐会》、《撮合者》,和他崇拜对象卡拉瓦乔的《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和《老千》等作品都是描绘桌子上的故事,有桌子的画面,人物一般是围绕在桌子的周围并且利用一两个前景人物的背影去把大面积的光源压下来,在强烈的对比之下,更衬托光源中主题的突出,格里特利用卡拉瓦乔的黑暗画法更加夸张,使画面节奏强烈地跳脱出来。和错落有致的圆环式构图相比,同样是巴洛克风格的作品,就像伦勃朗的作品《杜普教授的解剖课》,这种人物画的构图比较平均,也比较正规,每一个人物面部占的面积都比较平均,就好像是大合照一样,因为作品是订画人一起凑钱订制的,所以画家只能按规定会把每个人占的面积平均化,这样画家只能够把人物和背景占得比例拉大或缩少,维持一定程度的艺术感。《晚餐会》和以上作品对比有一个特点,桌面上的聚光处是主要人物,而《晚餐会》的画面上则有两处光源,营造成左右两个部分,但左边背对的人同时又把目光投向右边人物,使画面既是分开又有连接。由画面的气氛可以看出是一个晚餐后的欢聚,巴洛克风格特有的金黄色的光线,既温暖又有力量。音乐、美酒和男女之间暧昧的情感,洋溢着幸福的时刻,生动的表情更是令人身临其境。这些要素都是巴洛克特有的组成部分,就像身处现代拉斯维加斯的让人乐而忘返。 洪特霍斯特擅长描绘灯光下的人物形象和环境,这是他30岁时的作品,真实描绘普通的晚餐聚会上有趣的场面。画家以半身特写形象布置画面,用烛光照明,营造夜晚的气氛,画中人物形成两个中心情节,一个弹奏吉他,一个调情喂食,近景背向观众男子的转首动态,使两个独立情节相互联系成一个艺术整体。两组人物、两个光源,使画面形成两个亮区,又相互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总光源,照亮画面的中间部分,使人物的面部和上半身沐浴在温和的烛光之中,与黑暗的背景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在画面的中央,年轻人手里拿着鲁特琴,一边激情弹唱,一边深情地与旁边的女子相望。弹琴人喜欢用音乐和别人交流,交流生活的感受,交流喜悦的神情,眼神表达出要吸引别人的情绪。他手中的鲁特琴(LUTE)也称琉特琴,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最风靡的家庭独奏乐器。欧洲的鲁特琴,在图书中最早可追溯到1270年的Cantigas de Santa Maria , 大致上来说, 中世纪的鲁特琴无论在外型、演奏技法、乃至于音乐都与他的阿拉伯祖先十分接近, 直到15世纪末, 欧洲的鲁特琴才有他特有的发展,不难想像鲁特琴为何如此吸引当时的人, 轻巧可携带, 比键盘乐器便宜而容易保养, 用途极广, 可用来弹奏舞曲, 流行的旋律, 甚至复音的声乐曲, 伴奏歌曲, 并且很快的产生了专属于他的独奏曲目。在以往很多的油画作品中都出现过鲁特琴,音乐是快乐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天使的手中,鲁特琴象征天堂的美,进一步,他象征和谐,历史上,鲁特琴充满了象征的意义,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可看出鲁特琴在艺术中独特的地位。 除了音乐之外,人物的衣着充满了巴洛克风情, 十七世纪的巴洛克,由于生活的富裕,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装点自己的生活,原本爱美的女士更加爱美,而男士们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所以这时期男士们的打扮有了明显的变化。十七世纪初,男服保留了十六世纪的灯笼裤,两侧绣有精美的花纹,鞋子做工精巧,鞋面有花地装饰遮挡鞋带,而且头发逐渐流长。画中最有特色的是他们头上戴的大帽子。巴洛克时期非常流行大帽子上配以骆驼毛装饰,骆驼毛质地柔软,不易产生静电,所以非常适合做衣物的装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