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维西县傈僳族民间歌舞乐艺术特色及其传承发展
浅谈维西县傈僳族民间歌舞乐艺术特色及其传承发展 摘 要:维西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文化的发祥地,傈僳族音节文字的创造的诞生之地,有丰富多彩的傈僳族民间歌舞乐文化,极具开发价值。本文就傈僳族民间歌舞乐的艺术特色,打造傈僳文化品牌,建立傈僳族特色文化县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维西;傈僳族;歌舞乐;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62-02 傈僳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总人口120多万,我国的云南省和四川省有70多万外,其余的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等诸多国家。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下多民族和谐融合,推进了本民族的整体发展进步,也为发展丰富多彩的本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维西县傈僳族民间歌舞乐的源流 历史上傈僳族没有文字(直到上世纪初哇忍波创造出傈僳族音节文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傈僳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并以“目刮”(意为唱歌)的方式传承下来。维西是“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傈僳族三次大迁徙的最大中转站,傈僳族创造文字的地方,也是傈僳族反对历代反动统治,举行起义次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地方,这里傈僳族人口较多,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由于各种因素,使这块土地上沉淀了深厚的傈僳文化,加上资源丰富、山高谷深、风光神奇美丽,自古以来就是傈僳族同胞及各兄弟民族向往的地方―“王巴明”。 (一)木刮的故乡 千百年来,这里的傈僳族同胞,“会说话就会唱木刮”、“盐巴不吃不行,‘目刮’不唱不得”,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目刮,以“木刮”宣泄自己的情感,抚慰彼此的心灵。野外放牧、山中砍柴、田间劳作有目刮,劝导别人,调解纠纷也用目刮。目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傈僳族人智慧的结晶。历史上傈僳族没有文字,以目刮的形式,口传身授传播传承着自己的历史文化。上世纪初傈僳族音节文字诞生,才得以改变。哇忍波用傈僳音节文字写下了歌曲集《祭天古歌》,其内容丰富,是傈僳族用自己的文字保存下来的唯一的文化遗产。维西傈僳族的目刮说不完,唱不完,有以下几个类型: 1、阿尺目刮――山羊之歌,模仿山羊而歌的歌曲,唱词丰富,包罗万象,称为傈僳族的百科全书。 2、尼尚尼故目刮――祭祀歌。 3、阿尼目你目刮――古歌,关于神话、历史的歌曲。 4、习俗歌――反映生活习俗的歌曲。 5、明以倮以木刮――反映生产劳动技能的歌曲。 6、洒迪木刮――山歌,男女求爱,朋友相会时唱的歌。 7、器乐曲――有十多种吹拉弹唱自制乐器,这些乐器合起来可以奏成多声部和旋律,分开也可以演奏出很多单体的曲目,代表性曲目有:瓦器器,舞蹈18段“阿菩比”,瓦器舞曲8 段,起本曲、积资曲等。 (二)舞的海洋 舞蹈分为五种自娱性舞蹈,男女老幼都可参加。需要乐器伴奏的有:“瓦器器”、“阿菩比瓦器”、“欠俄”三种。不用乐器伴奏,踏歌而舞的有:“阿尺目刮”、“夕标”两种。最负盛名的要数“阿尺目刮”和“瓦器器”,称为维西傈僳族民间舞蹈的“双翼”。 1、阿尺目刮流传在维西康普、巴迪、叶枝一带。傈语“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是模仿山羊的声音、动作、习性而踏歌起舞。歌声如高山牧场羊群的悠悠长鸣,音调曲折多变,包蕴丰富的感情。动作有脚步的跳摆和蹉跺,上身左右晃摆和臀部送收,前俯身、抬头、回望等。舞蹈有十余种跳法,每种跳法自成一个独立的舞段。队形有多种样式,男子服饰富有武士气概、女子服饰古朴典雅,广场、院坝、街头、牧场、草坪都可以跳。参舞者分男女两队,每队有一领唱,音乐由领唱合唱交替而成。庞大的表演队伍,大场面、大动作,其队形变化更加丰富、别具一格,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在其中我们还能找到傈僳族长期迁徒游牧的影子,“舞龙环”舞段中,舞者手拉着手,脚步紧跟脚步,随领舞者蜿蜒前行,时而踏着碎步弯着腰低着头,小心翼翼,跌跌撞撞蹒跚前行,时而昂首阔步、引吭高歌、飞速前进,如同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进发,九弯十八拐后才高昂着头走下舞场。把傈僳人民历史上迁徒的艰辛、困苦及傈僳人民团结奋进、不畏艰辛,与自然勇敢抗争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阿尺目刮因其音乐、队形变化、服饰都可以用“古、奇、异”来形容,推上舞台就备受关注,在各类歌舞赛场上屡屡获奖。如今阿尺已成为维西的一张“黄金名片”、维西的代名词。 2、“瓦器器”傈语 “踏脚起舞”之意,是傈僳族的一种传统舞蹈。舞蹈从一脚跳到十二脚,又称“跳十二脚”,有二十四个舞段,每个舞段有各自名称及寓意。其形成流传着一个关于傈僳族起源的神话传说。舞蹈表现了傈僳族发展的历程,喻为傈僳族音乐舞蹈史诗。舞蹈从傈僳族的起源,探寻道路,历尽艰辛不畏困难向前迈进,到最后傈僳儿女得到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到后面气氛更加热烈,情绪愈加激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新修订《公司法》解读课件.pptx
- 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策略.docx VIP
- 危险化学安全卡—航空煤油.doc VIP
- 碱金属K和Na对配合煤炼焦特性及捣固焦炭质量影响的研究-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 VIP
- 小学美术教育在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工程承包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docx VIP
- 2024红太阳光伏组件用户使用手册.docx VIP
- 2025年梦想启航未来可期班会.pptx VIP
- 职业技术学校《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doc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