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北方家族姻娅网络与古文运动发展
唐代北方家族姻娅网络与古文运动发展
摘要:唐代古文家大都出身于北方文学家族,这些家族以婚姻为纽带连结为一个规模更大的姻娅族群,古文运动的思想实质上就是这些家族家学思想的社会化扩散。同时,古文家之间姻娅网络的缔结过程。也是古文运动聚集力量、整合恩想、激发创作和扩大影响的过程。这一网络的横向延展与纵向传续对巩固古文阵营,传播古文恩想,推动古文运动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唐代;家族;婚姻;古文运动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1-0097-04
汉唐社会重婚姻,北方尤甚。盖因在门第社会里,“士大夫仕宦苟不得为清望官,婚姻苟不结高门第,则其政治地位、社会阶级。即因之而降低沦落”,是故士族之间攀高门,连名族,竞相编织婚姻网络,在广袤的北方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个以姻娅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群落。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就是以家族姻娅网络为基础展开的,社会观念也是这些族群观念的社会化扩散。唐代古文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绵延近百年的文学复古思潮,早在20世纪50年代,钱穆先生就曾敏锐地指出这一运动与古文家的家学关系甚大。陈弱水据此进一步指出,这一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与演进,带有浓厚的北方家族色彩。是北方传统旧族文化价值观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我们通过考察发现,古文运动诸家之间还存在复杂的家族姻娅关系,并有意识地组成了一个姻娅网络,这个网络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是扩大古文阵营,传播古文思想,推动古文运动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姻娅互结:古文运动阵营形成的重要纽带
汉唐门第社会中,文人群体的聚结,文化活动的开展,其方式与近世不同,不以党社为组织,而主要是以家族为阵地,以血缘来归类。这里的血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血缘的身份标识作用,它标志着文化家族及其文人是属于哪一个社会阶层。士庶悬隔,像园林唱酬一类的集会,是士族文人显耀身份优势的风雅专利,寒门文人是很难厕身其中的。二是指血缘的社会纽带作用,它连接着多个文化家族,构成一个个规模可观的文化家族群,族群内部文人间相互扶持,相互揄扬,彰显家族文化优势,扩大家族文化的社会影响。这两种作用的交点就是门第婚。在门第婚姻观念支配下,文化士族之间以女性血缘为中介,构建起一个个具有阶层高贵性、群体亲缘性和观念同一性的婚姻圈和文化圈。出于对“身份差别和荣誉的敏锐感知”,这类文化圈都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其间文人道义相扶,文学相激,在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时共进退,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带有强烈血缘色彩的文化阵营。汉唐社会重通家,敦世谊,文化家族间往往又通过连环婚姻和累世婚姻,在拓展和延续婚姻关系的同时,也巩固、扩大、绵延着其文化阵营,从而对时代和社会产生持续性影响。
一般认为,唐代古文运动兴起于盛唐。宏观地看,这一文学思潮的出现,与山东土族群体经过入唐百余年的压制后,逐渐走向政治前台的步伐相契合,是政治诉求的文学体现。唐初,出于政治平衡和文化整合的需要,太宗、高宗两朝对山东旧族持续采取压制政策。而山东旧族之间自为婚姻,结成庞大的社会势力,虽经屡次打击,仍保持着强大的政治弹性和文化韧性。至盛唐时期,山东旧族开始以群体的力量在政治上崛起,其文化主导意识也相伴而生。文学复古思潮的出现,正是这种意识自发地外现。唐代古文运动的出现,实质上就是北方家族为了达成政治目的,基于相同或相近的家学思想,自发形成的文学阵营。这一阵营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明确的纲领,它之所以能够凝聚众多文人,形成浩大之势,且绵延近百年,没有倏起瞬落,风流云散,姻娅关系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各主要古文家之间姻娅关系如下:
李华与崔韦占甫。赵郡李氏与博陵崔氏同属于北地巨族,北朝至唐数百年间,姻娅关系极为密切。据《新唐书》卷七二下《宰相世系表》,崔?甫出自博陵崔氏第二房。李华《赠礼部尚书孝公崔沔集序》记:
(沔子)“?甫纯孝而文,直清而和,希公门者,谓公存焉。明发不寐,泣次遗文,以华北州邻壤、婚姻之旧,尝趋公门,备阅家编。?甫代华为校书郎,华以是味公之道也熟。”
独孤及与崔?甫。崔?甫《祭独孤常州文》云:“维大历十二年岁次月日。外从祖舅朝散大夫权知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崔?甫……以清酌之奠,祭于从外孙甥常州独孤使君至之之灵。”独孤及《唐司直博陵崔公故夫人赵郡李氏墓志铭》记:“夫人讳某,赵郡人也。皇朝德州将陵县令镭之长女。天生柔懿,龆龀知礼。年十六,归于崔氏……有女四人:长女夭于襁褓;次女适范阳卢履纯;第三女适河南独孤及,年若干早逝;少女适乐安蒋镇。”可见独孤及不但与博陵崔氏,而且也与赵郡李氏有姻亲关系。又,与独孤及同时的古文家崔元翰出自博陵崔氏第三房。
权德舆与崔?甫。权德舆娶博陵崔造女。崔造《与权德舆书》云:“幼女未笄,愿继德嗣,北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