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自民族化复调音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黄自民族化复调音乐

论黄自民族化复调音乐   摘 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要向前发展,不仅要科学地引进西方音乐,还要将中西方有机地结合。黄自在研究和整理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实践中,将“洋为中用”的观点渗透到其中,灵活运用西方传统的复调技术,与富有特色的民族元素做了探索性的结合,力求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关键词:黄自;民族化;复调音乐   上个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广阔的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一段近代史上中西两种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冲撞时期。“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使音乐界对于中西音乐关系的认识及发展中国音乐文化的思想都较之前的学堂乐歌初期更加成熟。黄自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明确地主张创作“民族化的新音乐”,利用“西洋好的音乐的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在《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一文中黄自写到:“一部分的人以为旧乐是不可雕之朽木,须整个儿的打倒,而以西乐代之,这些人的错误是在没有认清凡是伟大的艺术都不失为民族与社会的写照。旧乐与民谣中流露的特质,也就是我们民族性的表现,那么当然是不容一笔抹杀的。另有许多人认为振兴中国音乐只有复古的一法,他们竭力排斥西乐,并说西乐就是不爱国。这种见解当然也是不对。”他还提到:“就是西洋音乐,并不是全是好的。我们须严加选择,那些坏的,我们应当排斥,而好的暂时不妨多多借重。总之,我们现在所要的是学西洋好的音乐的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身体力行地为新音乐文化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重点谈几首复调思维与民族元素相结合的经典片段,从中可以看到黄自所做的努力。   一、含对比因素的音乐片段中,和声外音使音乐具有五声性特征   《玫瑰三愿》的第一句,以钢琴伴奏柱式和弦式的固定音型作和声背景,小提琴助奏声部与歌唱声部形成不同性格主题的对比复调,第二小节还是第一小节上二度严格模进。这个音乐片段,“黄自用和声外音形成一些具有五声音阶性质的和弦感音的结合。留音、倚音等形成的转位大七和弦及五度叠置的结合,都倾向五声音阶式的和声。”这样,几种不同的音乐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二、五声性旋律构成的对比   《目莲救母》是一首带有五声性民族调式风格特点的四部合唱曲,开始段落中的一句,四个声部旋律先后进入,在旋律、节奏、音色上对比,女高声部与男低声部还形成局部模仿。第二小节强拍上具有民族和声特点的Ⅵ■■没有功能关系,自由进入。女中声部e1为五声音阶中的偏音,表现救母心切又困难重重的复杂心情。可见,黄自已经对民族风格的复调写作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这对以后的研究尤有参考价值。   三、副旋律呼应式结合的对比   这是一种类似于我国传统音乐中帮腔音乐的对比复调。《目莲救母》是一首佛曲,下三个声部描绘了颂经念佛的场景,与高声部五声化旋律形成呼应式的对比。   四、民歌的旋律配以大小调体系的对位式和声   《中国俗曲》是一首四部无伴奏合唱,各个声部具有民歌风格特点的旋律婉转、抒情。只有女高声部唱歌词,其他三声部用哼鸣“Hum”作和声背景,但这三个声部又各有自己流畅的旋律、节奏上鲜明的错开,对比效果显著。黎锦晖写的原曲,黄自为其编写和声对位化的四声部对比复调。   五、用模仿和对比写成的民族风格的复调音乐   《长恨歌》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是一首描写蓬莱仙境的女声三部合唱曲。传说杨贵妃死后成为仙女,住在蓬莱仙岛。歌词取意于原诗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并在遣次词和用韵方面,和李白的《清平调》有相似之处;音乐也以古曲《清平调》的旋律为基础,并用复调手法加以发展,描写仙女们的歌声在云雾迷漫中飘荡起伏。曲调与和声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中对比与模仿的手法贯穿全曲,作品表现一种空幻缥缈的境界,不要求太大的动力,所以钢琴伴奏中的和声尽量削弱了富于动力的因素。第二段中一句,第二女高、女低与第一女高声部构成呼应对答式的自由卡农模仿,表达了“离合悲欢”的惆怅心情。第三小节是前一小节的下四度严格模进,在音区、力度上形成对比,并且使f羽转回c羽调。其中的自由卡农不仅弥补了和声的静止性,还有形象上的意义,使人想到一片云雾迷漫中,仙女的歌声在起伏。   六、民间古谣的歌词与巴洛克风格的旋律相结合   《淮南民歌》G大调,4/4拍,是一首巴洛克风格的单赋格曲,采用淮南的古谣作为歌词写成的声乐赋格,笔者认为这是黄自先生将西方的复调作曲技术与我国民族元素融合所做的探索。   黄自在题头所注的二重赋格,《音乐》第五册十八课赋格的分类中提到过,遗憾的是没有作详实的说明,但从曲中的标注可以看出,此“二重赋格”非彼“二重赋格”。建立在两个主题基础上的赋格,称二重赋格。二重赋格的构成形式非常多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