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放映员流金岁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乡村放映员流金岁月

一个乡村放映员流金岁月   露天电影似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有的记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文化生活匮乏的乡村,每天收工之后,扛着自家的板凳,占座位,看电影,曾是生活中的大事。   1986年8月,河南洛阳偃师塔庄村。   太阳才刚沉下村小学西边的三层楼房,董祥奇就被人催了五六回。   “董老师,啥时候开始啊?”一个小脑袋从门缝里伸了进来。   董祥奇抬手看了下手表,又抬头望了眼窗户:“急啥?天还没黑透,再等会儿去!”等那小脑袋笑嘻嘻地从门缝消失,董祥奇夹了几口菜,和屋里的客人聊了几句,便起身出门去摆弄他的放映设备。   来到学校操场一看,好家伙,黑压压地已经坐满了人。那人群里有刚嫁过来的媳妇,有光着膀子的男子,还有牙都掉光的老头儿老太太,当然还有那最活跃的小毛孩儿,三五成群地在电影幕布下钻来钻去,来回打闹。   “电影开始啦!电影开始啦!”眼尖的小孩看到董祥奇来了,立刻高喊着向大家报信,那些前一分钟还凑成一团打闹的小孩,马上四散开去,找之前占好的位置,一些找不到自己孩子的家长也拉长了嗓门:“二蛋――”、“妞妞――”、“毛毛――”,“快回来――,电影开始啦!”找孩子的声音一时间此起彼伏,竟比之前还热闹。   家长的喊声并没有起到多大效果,因为大家一起喊,反倒听不出谁是谁了。倒是“咚”、“咚”、“喂”、“喂”试音响的声音,偶尔夹杂几个“吱扭”“咣――”的刺耳爆音,让那些在四处闹腾的孩子,甚至呆在家里的成年人,像一齐接收到信号似的,纷纷往电影幕布前凑去。   这时,董祥奇拿着话筒说:“喂喂,电影马上开始,各位父老乡亲们各就各位,不要大声喧哗。”大家立马安静下来,默默等待一束光从某个地方射出,幕布顿时亮了,小孩伸直了脖子,看到的却是一块块的斑块,剥落的墙皮似的,斑块上还有一些文字,终于,幕布上人物出来了――   这时,电影才算真正地开始了。   曾经的风光岁月   董祥奇,六十岁上下,是河南洛阳偃师塔庄村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乡村孩子的印象中,他相貌周正,眉毛浓黑,颇有一些威严的味道。   上世纪末,差不多有十多年的时间,董祥奇在工作之余为周边几个村放映电影,这段经历,成了乡村孩子们的深刻童年印象,而董祥奇自己,也留下了愉悦温馨的回忆。   董祥奇年轻时在邻村一所小学做后勤,一个月领六七块钱的工资,勉强糊口。但后来,因为老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每月光给母亲看病买药的钱就让整个家庭吃不消,董祥奇不得不考虑如何多挣钱来养活家人。   因为自己高中毕业,在村里算是文化人,新鲜事物容易上手,董祥奇就跑到县里影剧院,看别人怎么放电影。看了那么几回,董祥奇觉得学会了,就整了一套设备,回村里自己捣鼓。   一开始在本村放,谁家小伙娶媳妇,谁家媳妇生孩子,谁家为过世老人办周年祭,都请董祥奇放场电影。渐渐地董祥奇出了名,不久邻村也开始请他去放电影。年纪大的,认识他的,客客气气喊他一声“董老师”,年纪小的,不认识他的,就叫他“塔庄村放电影的”。   那时候放一场电影,一般能收十三四块,而最大的成本是租胶片,刨掉这个,一场能剩七八块,这是董祥奇放一场电影能挣的钱,差不多抵得上在学校一个月的工资。但这并没有让董家马上富起来。董祥奇买的整套放映设备要2700元,这在当时,对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董祥奇是横下了心四处借钱,才凑足经费的,后来很长时间内,全家人都在忙着还债。   “当然,日子是好过多了,但想靠放电影致富,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日子没以前那么紧巴,”董祥奇说,“那个时候放电影很受欢迎,谁家办事都要想办法放场电影,不然面子上会过不去。”   关于乡里人的面子问题,董祥奇印象最深的一回,是某年镇上东谷村一李姓人家娶媳妇的场面:   李家提前几天就和董祥奇打好招呼,说是要整一场电影,结果到了那天,天公不作美,飘起了鹅毛大雪,那雪下得让人都快睁不开眼睛。董祥奇以为天气这么坏,电影大概放不成了,下学后就回了自己家吃饭,没想到李家人竟开了个拖拉机来,接他去放电影。大家戴着帽子,在雪中一坐,等着看电影。谁都不愿打伞,怕挡了视线。放着放着,突然断了电,大家一齐起哄,结果李家人借来了发电机,电影继续。   “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倔的一家子,”董祥奇笑了,“那天看家不少,看完电影,大家都成雪人啦!”   放电影其实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严寒的冬天,只要不刮大风不下大雨,董祥奇就得一个人骑自行车,载着几十斤的设备,在邻近几个村东奔西走。   有一次为了抄小路,董祥奇走河堤,不小心连人带车带设备一起滚到了坡底,吓得他脚底发凉,还好设备没坏。董祥奇只好一趟一趟地来回,从坡底把车和设备分批扛到坡上。装设备时又犯了难,自行车后座上挂着的两个筐特别沉,他把筐挂在哪边,车子就往哪边倒,折腾了老半天。   村里老停电,一停电大家就都很扫兴,董祥奇于是自己买了个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