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天人一贯与古今之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学天人一贯与古今之变

《诗》学天人一贯与古今之变   一、 “陈情欲以歌道义”:《诗》之为天人一贯的经典   历代《诗》学争论的分歧或可简单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字义、音韵和名物所指因年代久远而难明,引起训诂考据上的纠纷,这是小学层面的争论和分歧;一是字面意义之外是否另有讽喻,以及如果另有讽喻的话,所讽究竟为何,在这个问题上引起争论,这是大学义理层面的问题。小学层面的问题可以从容考辨,细细商量,而大义层面的问题在今天尤其显得紧迫,也是《诗经》经学重建首先要提出的问题。   《诗》义大旨方面最常遇到的争论是:某诗是歌咏儿女情长,还是讽喻政治得失以明家国大义乃至天人大道?这是各家解《诗》方向的基本分歧,尤其是古今《诗》学分歧之大端。这个分歧涉及《诗经》性质和读《诗》方法的大问题①:《诗经》是一部什么书?是一部经典大书还是一部歌谣集子而已?《诗》何为而作?《诗》之为《经》何为而编?面对《诗经》文本,在辨析字面意思之后,是否还应该尝试解读作诗之志、采诗之思、编诗之义,乃至对于今天的意义?《诗经》是一部已经丧失现实意义的古代文献,还是仍然而且永远保有活生生的意义?如果说现代学术倾向于把《诗经》读为过去时代的死物,今天的经学是否应该结合时代的问题,重新激活《诗经》之为一部经书所承载的常经大道?这些大问题已经罕有人问津。   其实,儿女之情与家国大义两方面并不是截然划分的,也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否则《诗》就不成其为诗了。抒情而无所志怀不过是心理描述,不成其为诗;议论而无所感触不过是义理论证,不成其为诗。(相关地,涉及诗史关系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叙事而无情无理不过是拙劣的历史记载,不成其为诗”。)《毛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之为诗正在于物我之间的相感、情理之间的相发、感于此与志于彼之间的涵泳互漾。这正是“兴”之于诗的本质规定。而那种截然划分感情与义理的诗学,其缺失首先正在于不知诗之所以???诗。   所以,言情与讽义这两种解《诗》方向虽然对于诗旨的理解不同,但并非绝无可通之处。一方面,主张《诗》喻大义的解法如果不懂儿女情长,又如何能以儿女情长、男旷女怨来托言起兴(毕竟经文字面意思如此)?如何能借以讽喻君臣大义、国家治乱,乃至道德修身、天道感悟?另一方面,主张《诗》仅言情的解法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什么是儿女情长?为什么会有男女之间的相感、相思、相悦、相怨?家家户户男男女女的柴米油盐、悲欢离合跟社会道德、国家政治没有关系?其实,天道人心岂不是一贯的?学诗岂不就是去学那个一贯的理会?故《韩诗外传》云:   “天地有合,则生气有精矣;阴阳消息,则变化有时矣;时得则治,时失则乱。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而后能见;七月而生齿而后能食;?年膑就而后能行;三年囟合而后能言;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阴阳相反,阴以阳变,阳以阴变。故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齿,十六而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十四而精化小通。是故阳以阴变,阴以阳变。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反施乱化,是以年寿亟夭,而性不长也。《诗》曰:‘乃如之人兮,怀婚姻也,太无信也,不知命也。’贤者不然,精气阗溢,而后伤时不可过也。不见道端,乃陈情欲,以歌道义。《诗》曰:‘静女其姝,俟我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踌躇。’‘瞻彼日月,遥遥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急时辞也,甚焉故称之日月也。”《韩诗外传》(卷一)第二十章,根据许维?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柯小刚:《诗》学的天人一贯与古今之变在《韩诗外传》的这段简洁论述里,天道与人伦、情欲与德教一气贯之。诗教因人有情欲而设,情欲因人有男女而起,男女因天地有阴阳而生,阴阳因天地有时而变。故自天地阴阳至于男女人生,自情欲相感至于婚姻礼义,自发育施化至于养性成德,自天地之时变至于人生之急时,莫非一事也。故伤情咏怀之诗,莫不能歌道义;道义之教,莫不化之于情。故王船山论《关雎》曰:“性无不通,情无不顺,文无不章”,论《鹊巢》曰:“圣人达情以生文,君子修文以涵情”,论《草虫》曰:“君子之心,有与天地同情者,有与禽鱼草木同情者,有与女子小人同情者,有与道同情者,唯君子悉知之。悉知之则辨用之,辨用之尤必裁成之,是以取天下之情而宅天下之正。故君子之用密矣”。王夫之:《诗广传》,见《船山全书》(第三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第299310页。   “不见道端,乃陈情欲,以歌道义。”天道玄远,人情切近,所以诗人不得不“陈情欲以歌道义”;天道人情本来一贯,所以诗人才有可能“陈情欲以歌道义”。情是感情:性之感于物而动谓之情,情之及于物谓之欲。人是万物中的一物,但却是有心能感的一物。人有心感物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