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现代语境下简约主义音乐
后现代语境下简约主义音乐 【内容摘要】20世纪中期以后,后现代文化思潮渗透进各个艺术领域。关于后现代,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确切定义,但这个概念大致是现代人解释当下具有解构精神,并倡导多元并存的普遍社会现象时所用的词汇。后现代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对整体的消解,承认异质性、多元性,充满了反叛和质疑。一向相对独立的音乐界在绘画、雕塑等姊妹艺术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浸透下,也产生了一些具有大胆突破的非主流音乐流派,音乐领域的弑父情结①在这个时期体现得分外鲜明。 【关键词】后现代文化 “简约派”音乐 解构性 多元性 感官刺激 简约派音乐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在美国出现。“简约派”是从视觉艺术借用而来,描述一种有意简化的节奏、旋律以及和声语汇的作曲特征的风格。简约派音乐表达的是简约主义者对现代音乐领域出现的过分追求技法繁复者的厌恶和反叛。在以简驭繁的同时,以重复音型作为主要特点,融合进多元文化。本文将简约派音乐放进后现代文化特质中去审视和分析,从解构性、多元性和感官刺激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便使我们对简约派音乐的存在意义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简约派音乐中的解构思想 解构思想是后现代主义的鲜明特征。后现代拆除现代主义“深度模式”时,同时消除了作为现代主义主旨的“主体意识”,即所谓“主体死亡”。简约派音乐的主要特征就是音型的不断重复,重复的结果首先就是消解了结构。简约派音乐的音型无穷地重复是无机的,甚至是将人剥离出来的,这是一种统一到极致的结构,极致的统一带来的结果就是结构本身的消解,同时和声也被消解。史蒂夫?莱希的作品《钢琴相位》整首作品只有一个小节的音型,这个音型由5个音级构成,其中3个16分音符为一组,重复一次,2个16分音符为另一组,重复三次,由两架钢琴完成,首先由一名演奏者开始,另一个由弱到强进入,两人先用一样的速度齐奏,然后第二钢琴速度稍微加快,造成音符的连续错位,不规则、无控制地错位造成混乱的音响,直到第一个音重新复合。这首作品没有主题及任何发展逻辑,毕竟演奏者并不是电脑程序,由人控制,即两架钢琴的速度差并无确定的数值,因此两者要重复多少次才能回归齐奏并不确定。因此,这就是一种音、节奏、速度参与进来的游戏,并无结构、情绪、内涵可言。史蒂夫?莱希的另一首“Phase Canon”(相位卡农)作品《涌出》采用了一位1964年哈勒姆政治暴乱的受伤者录下的一句话:“I had to let open the bruise up and let some bruise blood come out to show them”(我要把伤口撕裂开,让他们看到鲜血从我的伤口里流出),“Come out to show them”这句话由两个机器不断被播放,由于机器转速不同,出现了相位差。许多个不完全重叠的声音出现,最后成为一片轰鸣之声,语言本身已难以辨认。这首作品消解了一切音乐元素,而靠机器的转速差异产生相位移动和叠置,是一种反人工、颠覆音乐定义的后现代意味。 二、简约主义音乐中的多元性 多元事物的拼贴也是后现代的标志性文化特征。反精英文化的后现代音乐同样规避了西方音乐中心论,试图在世界各国音乐中寻找灵感。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说过,“这种无法消除的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多元性构成了后现代性的焦点。利奥塔主张一种‘值得尊敬的后现代。他抨击到处流传的、宣扬松弛和疲劳的后现代主义,以精确反思的哲学后现代主义来反对这种后现代主义’。” 很多成熟的简约派音乐具有一定的可听性,有的甚至还很优美,这似乎有些背离了后现代音乐普遍的特点,而笔者认为,这恰恰说明简约派所呈现出来的后现代性是值得尊敬的,是逃离了肤浅的随意性的。 简约派音乐大师很多都受了亚、非地区文化的影响,并将这种多元的文化元素渗透进作品中。亚洲音乐文化中的印度音乐对简约派音乐的影响重大。印度音乐影响了很多处于创作成熟期的简约派大师,印度音乐循环式的旋律、节奏、音律和很多亚非拉音乐都有即兴特征。“罗维尔在《印度早期的音乐与音乐剧》一书中指出,印度文明与西方文明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文化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主要表现为重复、循环、置换、压缩等。拉蒙特?扬在简约音乐创作中所使用的持续音手法,主要源自北印度音乐中的坦普拉”。②在北印度音乐中,坦普拉是一种无品的弦乐器。它独特而和谐的低音为演奏中的艺术家提供主音参照。坦普拉的演奏者用食指和中指拨弦,一次只拨动一根琴弦,而且是以反反复复的、整齐划一的方式来拨奏。“拉蒙特?扬认为,坦普拉可以使人达到一种“冥想”的状态。他把这种冥想状态定义为‘思维的持续状态’,并进一步把这种“持续”的观念延伸为音乐领域的“长音静止”手法”。③除了人们公认的标志拉蒙特?扬简约风格确立的作品《弦乐三重奏》外,他的《Hream house》也运用了长持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