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戏仿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戏仿 摘 要:戏仿作为后现代主义的标志性艺术手法又被称为戏拟或滑稽模仿,它与解构紧密联系,通过对原文本的颠覆和改造达到讽刺、消解、否定的效果。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大量使用了戏仿手法,通过对《圣经》、《罪与罚》、《伊利亚特》中经典情节和人物的颠覆性戏仿表现出对当时混乱社会环境下信仰缺失和荒诞生存状态的揭露与讽刺。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戏仿;互文性;荒诞 黑色幽默文学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文坛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惯用讽刺、夸张、变形的手段来反映世界本质的荒诞不经,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艺术倾向。约瑟夫#8226;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此派的开山之作,显示出了浓郁的后现代主义特色,小说没有完整的情节结构和时空链接,仅通过主人公约塞连的经历将散落的故事连贯起来,以种种反小说的手法揭露官僚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荒谬,展现出现代人荒诞的生存状态。并且其反小说的艺术特征还突出显现在戏仿手法的应用上。 戏仿又称戏拟、滑稽模仿,艾布拉姆斯将其解释为“模拟某篇作品的严肃的素材与手法或是某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来表现浅俗或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戏仿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破坏性质的模仿,是对原文内容或形式的戏谑性模仿,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惯用艺术手法,戏仿已经超出了原来单纯的滑稽、戏谑的特性而衍生出了新的内涵,与“解构”紧密相连形成了在原文本基础之上的颠覆和改造。戏仿的仿文与原文之间形成一种互文关系,作者往往通过对原文的戏仿来达到讽刺、消解、否定的效果,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通过戏仿的嘲弄与颠覆使读者在对比中感受到小说的思想倾向。 一 小说创作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当时正值美国社会混乱迷茫的时期,战争的创伤和麦卡锡主义的肆虐使人们对现有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出现了信仰的危机和宗教意识的淡漠。海勒出身俄裔犹太家庭,犹太传统中浓厚的宗教观念使作者特别留意当时愈演愈烈的信仰危机,小说中次出现了对《圣经》经典情节的戏仿,作者有意通过这样的嘲弄和颠覆来影射社会中精神信仰的缺失。 小说中对《圣经》的第一处戏仿出现在第11章中,“德#8226;科弗利上校威风凛凛,长一头白发,满脸皱纹,俨然一副救世主的神态” ,当他到食堂用餐时,“端正地向前走过来,面前的那道人墙像红海一样,往两侧分了开来” ,这里显然是戏仿了《旧约#8226;出埃及记》里的情节,摩西率领犹太人逃出埃及来到红海时,红海竟然奇迹般地往两边分了开来。《圣经》中摩西带领犹太人冲破阻碍前往迦南之地的情形对应了小说中德#8226;科弗利上校打破斯纳克下士的效忠宣誓仪式使军官们顺利吃到饭,原文中关系犹太人生死存亡的悲壮故事被颠覆为斯纳克下士为排挤梅杰上校发动的效忠宣誓运动,经典的严肃崇高与戏仿的滑稽荒谬相对比,作者对官僚机构的嘲弄讽刺之意油然而生。除此之外,作者也有意将科弗利这个人物比作摩西,在小说中,科弗利“一副饱经了风霜的面容令人生畏、两只炯炯的眼睛咄咄逼人,似乎每一次发生重大进攻,他都那么无所畏惧地冲锋在前” ,威严、正直是科弗利上校的标签,虽然似乎拥有与上帝选中的先知摩西相似的外貌和品质,但他所做的却是在大城市被攻陷的第一时间里替中队官兵安排度假的豪华公寓和诱拐外国劳工、掷马蹄铁这样荒唐的事情,与摩西率领犹太人完成回到迦南地的壮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充满讽刺意味。 富于深刻意义的仿拟还体现在小说对伊甸园中亚当夏娃偷食智慧果情景的模仿上。小说第24章,大队执行完轰炸阿维尼翁的任务后,亲眼目睹斯诺登浑身血迹奄奄一息的约塞连在葬礼举行时一丝不挂的坐在离公墓旁不远的树上,声称再也不想穿制服,米洛来寻找他时说“这棵树多好哇,米洛以一种树的主人的感激口气赞叹地说…约塞连回答说这就是生命之树…也是识别善恶之树” 。这一段中的这颗树显然是伊甸园中智慧树的化形,赤身裸体坐在树上的约塞连对应亚当,前来寻找约塞连并以树的主人自居的米洛可以看做是对上帝的影射,裹了巧克力的棉花自然是禁果的变形,作者对这一场景的蓄意模仿和颠覆很耐人寻味:首先,《创世纪》中原本赤身露体无忧无虑的亚当因为想要双目明亮拥有智慧,主动吃下禁果丢掉长生的机会而穿上衣服,小说中的约塞连本来是文明社会中知善恶有智慧的人,在目睹了斯诺登的惨死精神受到冲击后,却丢弃了善恶道德廉耻的观念,主动脱下衣服爬上这棵生命之树,试图通过回归到人类赤身露体最原始的状态来解脱对死亡的恐惧,两人截然相反的行为体现出的是现代社会文明及战争的侵袭给人所带来的威胁。另外,小说还有意将米洛这个人物影射为上帝,他不仅是横跨敌我双方的国际性卡特尔MM果蔬产品联合公司的领导人,也是卡勒莫及附近的卡里尼、蒙雷阿莱等地的市长,甚至“不仅是奥兰的代理国君、他同时还是巴格达的哈里发,在那些落后的地方,米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