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朐博物馆藏石刻精品
临朐博物馆馆藏石刻精品 临朐,古称骈邑,西汉武帝置县,几经兴废,迄今已2000余年历史。临朐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出现了人类文明,出土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及各时代的文物遗存众多,留下了众多的宝贵财富。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以下简称临朐博物馆)共普查出各类馆藏文物97472件(套),其中石刻类文物,特别是汉代画像石刻、北朝画像石刻和东魏画像石棺,其画面内容,构图方法,雕刻技巧等,都是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资料,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精品。现介绍如下: 临朐博物馆馆藏汉代画像石刻,主要出土柳山镇辛山汉画像石墓内,1998年3月,该村村民建房时发现,共7件画像石,其大小、尺寸不一,这些画像石内容丰富,保存基本完整,年代为东汉晚期。石刻质地均是采自当地青石,其雕刻技法多样,包括凹面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等,雕琢或粗放或细腻,是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这些画像石刻中,有石门、石门柱、车马出行图、五羊图、瑞兽等,均是表面凿平,未经打磨,画像为凿纹浅浮雕,只有五羊图是高浮雕。双扇石门通高116cm、单扇宽49cm、厚9cm。双扇分别雕刻形态相同的人面铺首,人面头顶刻三个向上的尖角,两尖耳,双目圆凸,鼻梁上下同宽,口衔门环,门环下各套两个环,由上而下依次减小,最下小?h由一丝带穿过向门扇两侧下角分开。四周各有边栏两道,内刻连弧纹和条纹。左扇右下角残缺,右扇由中下部横断裂。他反映了汉代人把它当作一种凶猛且积财善守的怪兽,起着看守财物之作用。 左门柱通高109cm、宽44.5cm、厚40cm。刻有两人面向相对站立,头戴冠帽,身穿宽大肥袍,双手抱于胸前,脚下有同向左侧游动的两条鱼。右门柱通高106.5cm、通宽46.5cm、厚41.5cm。刻两人面向相对站立,头戴冠帽,凤眼,长耳,身穿宽大肥袍,双手抱于胸前。两门柱四周各有边栏两道,内刻连弧纹和条纹。该门柱反映汉代人迎来送往的礼仪等形象,画像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另外反映当时社会出行等级规制的凹面阴线刻车马出行图,通长179cm,高52cm,厚39cm。画像左侧是一门亭,中间为一导骑前行,导骑头戴冠,面带微笑,双手拉缰抱于胸前骑在马上,马昂首扬蹄作奔跑状。导骑后面一马挽一四维轺车,扬蹄疾驰,车上乘坐二人,一为御者,躬身驾驭马车,一为主人,头戴冠帽,身穿宽大肥袍,手抱于胸前,神态悠闲,端坐车上,为出行游乐。 五羊图通长179.5cm,高74cm,厚20cm。画像石刻五个高浮雕羊头纹饰,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两个羊头,下层是三个羊头,羊角由头顶弯至眼睛两侧,在羊头下方雕刻相对游动的四条鱼。五个羊头之间雕刻凸起的圆形纹饰。在羊头上、左、右三边各有边栏三道,依次由外向内刻连弧纹、条带纹、锯齿纹。羊本是普通的动物,但在人们的观念中却代表了善良、美好与吉祥的象征,它在山东汉画像石墓中是常见的一种,但在一块整石上雕刻五个羊头现象还是比较少见。 瑞兽通长181cm,宽66cm,厚19cm。画像石刻两只瑞兽,瑞兽相背而卧,兽尾交叠,前腿部有翼,张口回首相对。其上、左、右由外向内依次饰有连弧纹及条带纹。这批画像石均生动再现了汉代画像石刻之精美与博大气象。 汉画像石刻,在临朐周边县市有一定数量发现,而在临朐却较少发现,这批画像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临朐汉画像石的空白,且对研究当地之历史及汉代的雕塑艺术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临朐博物馆馆藏北朝画像石刻,也是馆藏石刻中有代表性的文物之一。2000年6月,在五井镇下五井村一墓葬中出土的北朝晚期画像石,质地均是采自当地青石,有门吏、青龙图、仙人驭虎图、船载玄武图、石门等,共6件画像石刻,这批画像石刻质地均是采自当地青石,有凹面阴刻和浅浮雕。 门吏1通高122cm,上宽33.5cm,下宽31cm,厚21.5cm。微向右侧身,头束髻,包巾、身穿长袍、腰系带,足蹬靴、右臂伸出、手握长戟、腰间佩剑,立于一花冠之上的束腰形高台座上。中间偏下斜断裂,残断处稍有残缺。门吏2通高122cm,上宽35cm,下宽31.5cm,厚20cm。大头环眼,高鼻梁,厚嘴唇,头束髻,包巾、穿宽袖肥袍,足蹬靴,双手握剑于胸前,剑尖着地,立于方形石座上。右下角稍有残缺。门吏1、2表面凿平,未经打磨,画像为凿纹浅浮雕, 青龙通长119cm,宽60cm,厚20cm。表面凿平,凿纹地浅浮雕,龙身、净瓶等底面磨光。青龙爪踩云纹,前身下倾,昂首曲颈,口衔含苞待放之莲蕊,四足有翼张开作奔驰状。身后雕刻一净瓶,放置在覆莲花瓣组成的台座上,瓶内中间插一支盛开的莲花,两侧各插一支倒立莲花。画像石四角各有一只待放的花蕊,四边刻有凸起的43个圆形纹饰。 仙人骑虎通长105.5cm,宽65cm,厚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