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武发展现状思考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发展现状思考
摘要:通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权威人士召集所在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和习武者召开座谈会,仔细倾听他们对本民族武术和其它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看法。许多观点及拳术种类,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课题组都一致认为,此种现状在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中都存在,所有各种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都应及时挖掘整理和保护,否则,将会被埋没在历史文化的尘埃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错误理解及看法,必须及时得到纠正。唯有如此,才能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前途有所补益。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云南 少数民族传统武术
1 引言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传统武术是一种文化的凝聚力,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武术作为民族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与云南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俗等都有着千丝万娄的联系,是社会形态与历史形态多元文化在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
2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
2.1昆明市少数民族武术概况
2.1.1安宁彝族“镰钾舞”
“镰钾舞”表演时一般由16人组成,时间可长可短根据活动要求而定。其中有14种兵器(包括镰叉、大刀、弯刀、铁钩、铁锤、链铁棍、铁链锤、板斧、木棍等),表演前由1对可伸缩的落地长铜号与1架牛皮大鼓进行合奏,手持虎头旗和各种冷兵器的表演者呐喊着相继登场绕圈舞动,并不断变换阵形,然后穿插进行武术对打等。
安宁市八街街道办事处磨南德是彝族的聚居地之一,彝族属云南最远古的土著民族之一。“磨南德”意为“黑竹林”,村落原有一片黑竹林,后来被破坏,在村落露天广场,时常会有“镰钾舞”表演队在训练或表演,“镰钾”意为抵御外敌入侵,她源于古代战争,起初男人们身着蓑衣仅用镰刀、双刀、斧头等工具作为兵器进行演练来纪念祖先,后来发展成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身着红黑艳丽颜色相问的布制服饰,即以??武”为“舞”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及群体性娱乐活动。
“镰钾舞”原用蓑衣,其样式在八角街道办事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并被昆明市文化局批准的“传统民用器物博物馆”处可见。由本村副主任兼任镰钾舞队长施加德担任领队所表演的“镰钾舞”曾获得过昆明市民运会一等奖。
从史料上来看,安宁并不是“镰钾舞”的发源地,但是在安宁,“镰钾舞”是同民族同文化中发展较为理想的地区之一,并且有自己的表演队,这样的发展趋势是乐观的,发展至今“镰钾舞”的武术本质性能也有所改变,更多的还是“舞蹈”的形式。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去考虑:如何更加深层次的去挖掘其武术的因素。“舞”“武”相容,是安宁彝族传统“镰钾舞”最好的诠释,也是当今文化发张的主题趋势之一,因此,只要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铠甲舞”必定能在云南传统文化这个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2.1.2昆明禄劝彝族传统刀舞
禄劝彝族是约在200年前,由原居住在金沙江沿岸的凉山彝族支系祖辈迁徙时将“刀舞”传承过来并延续至今。庄严神圣的祭祀性“刀舞”主要适用于本族内的丧葬活动,其丧葬是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道德观念而产生的一种民族宗教性质的社会习俗,其信仰虽然还没形成具有经典教义和组织机构的宗教体系,但其具有原始宗教内许多属性是不可否认的。丧葬习俗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民族的特点。
“刀舞”作为一种祭祀活动,在主、客双方在带有对持性的“刀舞”活动中,大、小刀具不限,可骂唱,可象征性比划着对打,其中有长者劝解,当然双方是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开展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女性此时要避让。死者后人也可以在一旁哭丧。整个活动在有次序的安排中进行,一直持续到送死者入土安葬。随着殡仪改革,现在彝族同胞也接受了火葬形式。
2005年,本支系彝族传统“刀舞”项目,还被昆明市政府列为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名录。随着认识提高,乡政府准备给“刀舞”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明禄劝彝族的“刀舞”主要适用于本族内的丧葬活动,其丧葬是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道德观念而产生的一种民族宗教性质的社会习俗。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资源的不断紧缺,丧葬活动越来越简约,丧葬活动是建立在土葬的基础之上的,现今社会丧葬的形式大部分都为火葬,因此“刀舞”的发展不容乐观,要想把“刀舞”继承下去,就必须慢慢淡化其身上的宗教色彩,才不至于走向“灭绝”的危险。
2.1.3石林彝族传统武术摔跤
摔跤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彝族、哈尼族中流行的摔跤活动较有影响,开展更为普遍,曾涌现出一批驰名国内外的跤坛好手。摔跤,彝语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