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同人保护邵萍灵柩经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报同人保护邵萍灵柩经过

京报同人保护邵飘萍灵柩经过   1926年4月,著名进步报人邵飘萍被奉系军阀杀害后,其灵柩置放于北京郊外天宁寺内,数月后又横遭驻地奉军的袭扰破坏。本文所述,为邵的好友、京报馆经理吴定九率京报同人与军阀斗争,并成功保护、安葬邵飘萍灵柩的全过程。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于1926年4月26日《京报》社长邵飘萍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杀害后,京报馆经理、先外公吴定九和《京报》同事们为其操办殓葬的全过程,笔者在《对一幅邵飘萍殓葬照片的重新解读与思考》一文中已作详述,邵遇难半年后,置放于天宁寺内的邵灵柩又横遭奉系官兵袭扰,吴率同事们旋对其采取了一些有效保护措施,以免再遭破坏,现将此经过补叙如下。   一、潘劭昂和吴定九天宁寺之行   1929年4月26日,是邵飘萍遇害三周年纪念,《京报》同人曾专出一期《邵飘萍先生被难纪念特刊》,上面登出时任《京报》编辑潘劭昂的一篇题为《我负飘萍先生》的文章,其中回忆道:   “重履北京,已在先生殁后之半载。翌晨赴天宁寺凭吊先生之灵。……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余偕吴君定九至天宁寺视先生之灵榇,并以祭奠。停灵所为东院三间,两明一暗,灵即在明间。时军阀牙爪,充塞北京,寺亦驻兵,即东院之暗间,亦为盘踞。驻兵初未知英魂为何,尚未相扰。因余之往,由脚役处悉姓氏,乃仿其上,谋扩充地盘而肆其糟践兽性。集十余人之力,图移灵室外,不胜,适益其怒,竟出刃猛砍。幸灵经重重布裹,层层漆封,只缺损一二,寺僧闻嘈喧,驰至劝阻,不听,跪地叩首请免,且以十数人不能移动,必有神助慑之,始罢手。盖此辈穷凶,逞残肆虐已惯,久己无天理人情之观念,?o鬼神之说,始足稍戢其凶耳。幸不久此军他调,乃得乘隙移放于寺后旷地,而暂作浮厝,屋身悉用铁筋洋灰,极为坚固,所以防是类兽军之或再践焉。”   潘劭昂与吴定九是上海嘉定同乡,两人早在1918年《京报》始创期间就已相识。当时,其兄潘公弼与吴定九共辅邵飘萍创办《京报》,潘劭昂则在北京求学,常利用课余时间到邵飘萍的新闻编译社服务,后担任京报社编辑,并受到邵资助赴美留学。邵被害不久,潘在美国接到邵夫人汤修慧电报,于半年后回国,又与吴定九共辅汤办报。从时间节点上看,潘劭昂从美国返回北京的第二天即由吴定九陪同到天宁寺祭奠,可见其心情之迫切,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此次天宁寺之行却招来邵灵柩被奉军严重袭扰,他和吴定九也险遭不测之祸。   从这次天灵寺祭祀结果来看,潘劭昂和吴定九此行显得准备不足和过于仓促。潘由于受到邵飘萍一手栽培,且因在美深造无缘参加邵的殓葬活动而心感不安,故在对国内情况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急于前去凭吊尚可理解。但作为京报馆负责经营管理和行政事务的经理,先外公吴定九做事一向计划周密,谨小慎微,有条不紊,从不莽撞行事,前阶段邵飘萍之所以能顺利成殓,期间也曾传来军阀要碎尸万段的一些恐怖流言,但在吴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并未出任何差错。此次天宁寺之行,他不可能不知道那里驻扎着奉军,那又为何硬要甘冒风险而陪潘前往呢?这个问题曾一度让笔者颇感困惑,好在与《邵飘萍先生被难三周年纪念特刊》同日出版的《京报》正刊第八版上,也刊发了一篇署名“贞白”的题为《飘萍先生之灵》的小文章,其内容与潘文相似,读来从中可觅见端倪,摘录如下:   有一位飘萍至好的朋友,从外国回来,因为飘萍殁时,他尚在外国,所以回到北京,赶快就来吊唁。询明灵柩停在天宁寺,他也不通知邵先生家属,就备一桌祭席,挑夫挑着,直奔天宁寺来。   一到天宁寺,守门的兵士,不放他们进去,他们说是来祭奠的,麻烦了好半天,由里面的和尚恳求了长官,才放进去了。事后,驻军问收检?砘锏奶舴颍?祭的究竟是哪一位?他们说是邵飘萍先生。那官长听见马上大怒,说道是邵某人吗,他是我们少帅枪毙的,他敢在这里停灵。来祭的一定也是乱党,要早知道,就把他扣下来了。一面连骂带踢,把祭席也抢了一空,一面却奔到后面,找着那里的灵柩,要想扛下来火化。   奇怪的很,不科学的说法,三四十个的奉军,会扛不动一口棺材,然而是实啊!到底没抬得动,事过之后,家属进去观察,棺木上面有刀斫的痕印道。……飘萍的灵魂,是伟大的,是有不可磨减的价值,是永在天地间的。他们什么少帅?什么军人?杀一个无罪的人,还想要把他棺木火化,这种理性以外举动,只是人类中弱虫,如何有扛得起灵柩的力量啊!   贞白是1928年6月《京报》二次“复活”后的常见撰稿人,真名不详,有可能也是一位《京报》的编辑或记者,且与吴、潘二人熟知,其文对潘劭昂的回忆起到了互为印证和补充作用。“他也不通知邵先生家属”这一句,说明潘当时只通知了吴定九一人,或因他认为亲友中也只有吴最适合陪同他前去凭吊吧。按常理,比潘年长六七岁,且对国情十分了解的吴定九在接到潘劭昂的通知后也许会婉言相劝,力陈利害而择时成行。但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当潘一旦决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