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物可乡思情
何物可寄乡思情 人大概是这个地球上最爱迁徙的动物了――为了生存、为了事业、为了爱情……他们会毅然决然地踏上离家的征程。但是,人又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矛盾的动物――再决绝地出走,有时也敌不过潜滋暗长的思乡之情的袭扰。白天黑夜,在那些游子们心头脑际萦绕的常常是一种或浓或淡、或酸或甜的乡愁。许许多多的物象,都可以勾起他们的乡思,他们又每每将这种刻骨铭心的愁思幻化成一个个饱含深情的物象描绘在自己的诗文之中。这些寄寓着游子们无限深情的意象常常不拘一格――有植物,有动物,以及那些没有生命的自然之物……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那些“植物”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农耕民族,与土地的亲近使他们对土地上生长出的植物异常亲切。而出门在外见到故乡土地上曾经生长过的植物,自会有一种“他乡遇故知”般的感受。譬如“桑梓”,原本指的是两种树木,后来竟成了故乡的代名词。再有那些与游子境况相似、相关的某些植物,因其飘荡无依或谐音双关,常常会触发游子的身世之感和羁旅愁思。所以在阅读其诗文的时候,那些植物,你一定不能拿它当普普通通的植物去理解,去感悟! 杨柳 杨柳暗喻离别。“杨柳”一词中的“柳”字的谐音是“留”,这个“留”字传递出离别之苦和不舍之意。我国古代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更有不少借杨柳抒发离别之情的诗词歌赋,其中像王维的“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令人耳熟能详;许浑的“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也让人过目难忘。这些诗句散发出诗人内心深深的离愁和对故乡、对至亲至爱无尽的思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我读到的最早的与离别、与乡愁紧密关联的诗句。细思之,杨柳实乃表达思乡之情的完美意象――其形,绵软细长,恰似绵延的愁思;其名,谐音为“留”,可谓依依不舍;其迹,遍布天涯,总让漂泊者触景生情! 柳絮 柳絮,亦称杨花。杨花姿态轻柔,暮春时节,随风飘飞,似漂泊天涯的旅人。所以古人常借杨花表达游子思乡之情或思妇怀人之感,最为有名的当数苏轼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的最末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词将杨花的精魂描写得淋漓尽致,把杨花与思妇的形象处理得不即不离又若即若离,表现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了物与神游的境界,堪称古人描写杨花诗词中的极品。 在游子眼里,自己正如风中杨花;在亲人心中,游子乃是一缕飞絮――这也许正是众多诗家借柳絮吟咏思乡、思亲、思友之情的重要原因。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也是借杨花表达对远谪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浮萍 浮萍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生植物,其生长于水面,没有发达的根系,常常随波逐流,与流水相伴。所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浮萍常被寄寓漂泊流离之意。“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纳兰性德的两句词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浮萍的象征意义;杜甫的“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道出的是自己不得舒展的心和漂泊不定之身;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则描绘了国家的支离破碎和个人的辗转漂泊之苦,读罢令人痛心! 古代民?g传说中,有杨花坠水而变为浮萍的说法,这一说法自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却巧妙地将空中的絮和水中的萍维系在了一起。苏轼杨花词中“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交代了杨花的来生、浮萍的前世,妙不可言。 飞蓬 飞蓬本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商君书》中有言:“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钟嵘《诗品》中说:“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因其随风飘飞,形无定迹,故多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泊不定。《北齐书》中就有这样的慨叹:“嗟飞蓬之日永,恨流梗之无还。”刘基《旅兴》诗中用“游子如飞蓬,佳人旷千里”写出了游子与佳人间的思念之情。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一诗中更用“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表达依依别情。 在中国人心目中,家永远都是每个人的根。一旦失去这个“根”,你就是一株蓬草,你就是一片飞絮,你就是一叶浮萍……你就永远没着没落,无依无靠。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家人思亲、游子思乡乃是久唱不衰的主旋律。在这个旋律下,留下了多少绝唱! 那些“动物” 动物,是这个地球上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关于动物,我们的祖先曾经留下了多少动人的传说,而这些传说许许多多又和我们的故乡联系在一起。如杜鹃啼血,让人想到了故国、故园;鸿雁传书,让人想到了家人、朋友;燕子双飞,让人想到了爱情、家园……还有那叫声凄厉的寒蝉、啼猿,无不勾起我们或淡或浓的乡愁,勾起我们对家、对亲人的思念……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飞禽走兽乃至小小的飞虫,可能都蕴含着浓浓的情感、深深的寓意。 大雁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