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VIP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PAGE PAGE 6用心 爱心 专心12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目标:1.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2.理解课文的议论层次和议论特色。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从中获得启迪。难点:理解本文的议论层次,体会其说理特色。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全文至少诵读三遍,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3.搜集古今中外逆境中崛起的真实故事三则,制作成资料卡片,(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电脑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准备一则故事进行复述交流。4.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有关逆境与人的成长的格言和故事、多媒体设备等。教学方法:突出朗读,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展课堂讨论,在辨析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同学们,你们步入人生已经十三个年头了。人生就像走路,有的人只希望走舒适平整的大路,永远一帆风顺。但是,人生之路如果有100条,其中就有99条是崎岖、泥泞、艰难的。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逆境,每个人将交出不同的答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走向世界,去领略那些面对逆境奋勇搏斗的英雄的风采。二、引导学生回顾第五单元内容,然后相互交流搜集到的古今中外逆境中崛起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认识。有关逆境中崛起的格言和故事补充: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唐璜》)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朱光潜《谈美书简》)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马克思《致路·库格曼》)华罗庚逆境成才:华罗庚二十岁时得了伤寒病,卧床半年病愈后,左腿致残。在这种情况下,他坚持自学数学,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震动了数学界。后来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辍劳苦继续研究数学,成为举世瞩目的数学家。一位美国学者在给他的信中说:“您向大家证明了,好的学者即使在最恶劣的逆境中,仍然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绩,您使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和稳定环境中的人们只能感到羞愧。”海伦·凯勒与命运搏斗:海伦·凯勒诞生在美国南部的一座小镇。一岁半时,她不幸染病,致使眼瞎耳聋,陷入了茫茫的黑夜之中。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她心中燃起了反抗命运的火焰。她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用手摸着老师的嘴唇和喉咙发声动作,就这样,她学会了发音,学会了用盲文写字作文,并勇敢地考入普通中学。后来又奇迹般地考入美国第一流高等学府——哈佛大学,以惊人的毅力学完了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等课程,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和教育家。三、整体感知课文。面对逆境,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回答,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孟子的世界中,去体会他对逆境的态度。板书课题、作者。(一)让学生介绍孟子和他的作品。教师补充: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人,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孔子曾被尊为圣人,而孟子则被尊为“亚圣”。《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它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他的思想、政治主张,属于语录体。《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笔带锋芒,论辨技巧高明。(二)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体会课文字词的读音和正确的停顿。四、探究、鉴赏课文内容。(一)探讨题目意思。同学们预习过课文,刚才又听了老师的朗读(或朗读录音),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与《愚公移山》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愚公移山》以记叙为主,本文以议论为主。(本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区别文体)议论要有一个话题,大家读了课文,认为哪个句子是本文的话题呢?——题目,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释课文题目的意思。(参见课文正文的注释)议论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中心,议论常常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的,同学们学习时要注意体会本文是怎么样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的。(二)指导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请一位学生朗读本段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的正确性。(各句停顿应在人名之后)2.探究课文文字的意思。学生阅读课文注释,小组讨论“于”“发”“举”的意思。教师明确:于——在、从。发、举——被任用。(应该强调这两个词原来是推举、任用之意,这里根据上下文要理解,是被动用法。)3.探究课文内容。这里一下子举了六个人的经历,这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明确:①六个都是名人。②都被提拔到很高的权力地位上,作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③都是来自下层社会,都有过苦难的经历。(板书:六个名人的经历)从这六个人的经历中可以得到什么共同的道理?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六个人的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