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激马庄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宝激马庄村

三宝激活马庄村   五一小长假,在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畔的马庄村,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贾汪视察,对马庄村的基层党组织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今的马庄村,旅游知名度大大提高,客流量显著增加,已成为徐州市的热门景点。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马庄村地处徐州市东北郊25公里处,西邻104国道7公里、京福高速公路3公里,东靠206国道5公里,南濒京杭大运河4公里、京沪高速铁路徐州站18公里、观音机场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现有人口2343人,耕地4100亩,6个村民小组,103名党员,16家核心企业。2017年12月,入围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第145位。   日前,《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来到贾汪区马庄村,深入探访了这个把乡村振兴落到实处的江苏样板。 文化兴村 “文化立村,文化兴村”,马庄村致力于通过文化产业带动发展,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图为马庄村文化广场。 为脱贫找门路   上世纪80年代的马庄村,经济落后、百姓贫苦。1986年的初冬,孟庆喜被正式任命为贾汪区青山泉镇马庄村党委书记,对村内现状了如指掌的他,一边担忧着渺茫的前景,一边思索着发展的门路。   幸运的是村里有丰富的地下资源,马庄村的创业之路便从组建运输队和兴建煤矿开始了。1987年,马庄村兴建了一座年产10万吨煤的中型煤矿,同时孟庆喜处理掉四台旧拖拉机,贷款购买了解放141型汽车,组建了村运输队。几年间,煤矿建成投产,马庄运输队也走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这为马庄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地下积累,地面发展”的工业经济新目标,是马庄村调整发展思路、紧跟时代转型的第一步。90年代初,以地面工业为主攻方向,马庄村先后办起砖瓦厂、化工厂、面粉厂等10多个企业,把资金投入转到地面上来,形成农、工、商、贸综合发展的格局,使地面工业产值与地下工业产值基本持平。此外,孟庆喜还带领全村人民进一步以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为突破口,推动工业经济由传统型、粗放型向高新型、集约型发展。   在马庄村村史馆的墙壁上,一行行文字和一幅幅照片记录着马庄的风雨变迁和历史沿革。正是靠着一步步紧扣发展的新要求,马庄村一直奋进在时代的最前线,物质文明建设稳步向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对于马庄村来说,真正走上脱贫攻坚的康庄大道,还要归功于发展转型中的关键一步――文化产业的带动。 文化产业兴村惠民   1988年,马庄村正式成立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成立这支乐队,孟庆喜原本的初衷是丰富村民们的农闲生活,而令他不曾想到的是,乐团竟成为了马庄村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当时,为了买乐器请老师,乐队一共投资了三万七千块钱,这在三十年前并不是小数目。但孟庆喜力排众议,还拉来自己的儿子孟国栋帮忙,希望借助年轻人的新思路、新力量为乐团谋求出路。《西班牙斗牛士》是乐团首次公开演出的曲目,自此乐团一鸣惊人,参与公益演出、承接商业表演,为村里带来了商机。   如今的马庄农民乐团固定资产达到了300多万元,拥有流动的灯光音响和大型移动舞台设备,乐团很多人都是“多面手”,既熟练掌握管乐演奏,又擅长歌舞表演、快板曲艺等,乐团先后在意大利和日本音乐节上取得佳绩。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支农民乐团不仅为村民们吹来了“粮食和票子”,其强大的广告效应还为马庄吹来了发展的春风。   这只是?R庄村振兴的“一宝”。除此之外,马庄村还有两个帮助其振兴不可或缺的法宝。   一个是多年营造的良好婆媳关系。有人曾开玩笑说,婆媳关系是世界难题。但在马庄村这个问题却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出于带头示范作用的考虑,20多年前马庄村开始每年年底评选十佳媳妇、十佳婆婆。虽然是个很简单的评选活动,却对村民有很大的影响力,会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大事。   另外一个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去年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庄村,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真不错”“很精致”。80岁的村民王秀英递上自己制作的中药香包,总书记问:“多少钱?我买一个,捧捧场。”“不要钱,送给总书记。”王秀英答道。总书记还是坚持付了30元。   王秀英是香包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忆起去年底习总书记的“捧捧场”,老人家仍难掩激动之情,“习总书记一个小小的举动,却为我们造了福啊。”如今,这款香包已供不应求,日产量成倍提升,全村的手工香包产业扩大了规模,拥有了巨大的市场,还带动了村里的就业,村民们钱袋子满了,精神也更富足了。   “文化立村,文化兴村。”马庄村将原先的采煤塌陷区治理改造为年接待游客量超600万人次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湿地公园,成功实现了从资源枯竭型村庄向文化旅游村的转型。马庄村致力于通过文化产业带动发展,取得了较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